第389章 被貶之路


                 第389章:被貶之路

  東坡書院坐東北朝西南,院內建築按三軸線佈列,主體建築均佈列於中軸線上,依次為頭門、載酒亭、載酒堂、正殿、東西兩廡廊,東軸線佈列欽帥堂、西軸線佈列陳列館,書院四周構築圍牆,頭門前立保護標誌牌,系蘇東坡居儋期間講學會友的場所。

  中軸線上的載酒堂、東廡廊、西廡廊和東坡祠構成整個書院的中心院落,東西兩側為兩個副軸線,分別稱為西園和東園。

  兩人買了門票20塊,從大門進入、以載酒亭、載酒堂、東坡祠為軸線,空間漸次展開,直走到終點的東坡祠,規整、幾何的構圖,主軸線兩側完全對稱,能夠感受到書院莊嚴和肅穆。

  載酒亭為重簷歇山頂結構,八角飛簷,上下兩層,上層四角,下層八角,角角相錯,各角翹起,呈欲飛之勢,亭內共有12柱,分別於亭內四角,每角有三根,三根之間各不相同,除匾額和楹聯外,亭中還繪了蘇東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圖錄,堂內正中間是蘇東坡、蘇過、黎子云等人物的雕像,左右兩側有耳房。

  東坡祠作核心建築之一,以木質結構為主,白頂紅門,整體大氣莊嚴,東坡祠自然是祀蘇軾,以及其子蘇過及黎子云配祀,大殿為東坡詩文書畫室,主要展示東坡講學組像、東坡書畫拓印件及現代出版的各類蘇軾著作和中國國內外研究蘇軾的專著。

  看到這些,其實兩人有些遺憾,這實在是有些太簡單了,但也難怪,東坡先生60多歲呢,只不過是在這裡呆了三年而已,而且已歷千年了。

  可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這裡竟然遇到了一個講解員,聽她抑揚頓挫的嗓音,似乎很是專業,於是就前往傾聽。

  此人正好講到了東坡被貶到海南,就有人在探討他被貶的原因,這個嘛,可就是另外一個科技樹了。

  蘇軾不僅是北宋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家,詩詞、散文都達到了那個時代的最高峰,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還是北宋著名的書畫家,對音律、醫學、金石、養生學、水利工程等科學也頗有研究,可謂才華橫溢。

  可是蘇大師一生厄運甚多,仕途上屢遭貶謫,原因何在?

  應該說,蘇軾的青少年時代還是很順暢的,從小就受父親蘇洵的文化教養與薰陶,展現出極高的文學天賦。

  21歲時就與弟弟蘇轍跟隨父親來到汴京趕考,兄弟二人同科獲進士及第,深為主考官歐陽修器重,歐陽修是個重人才的伯樂,自己雖已身居高官,且一手散文寫得流麗雋逸,但從不愴然傲岸。

  那時,贛文化十分燦爛,在江西這塊三面是山,一面臨江的丘陵地帶中產生出一大批文人墨客,出仕入相,佔據著不少重要官位,並繁衍至明末清初,長達近七百年之久,亦成為目前經濟落後的江西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蘇軾是四川眉山人,與歐陽主考官並無鄉黨之誼,為何被屢次關照?先是推薦參加制科考試被錄取,後又為只當大理評事鳳翔府籤判小官的蘇軾到處薦舉,可謂費盡心機,直到薦舉到當時的宰相王安石為止。

  作為歐陽修的鄉黨的王安石,儘管文學才華不如歐翁,但治國才情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