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玉武士恪 作品

第871章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貞觀七年,八月。

  黃河下游一馬平川,水流變緩導致泥沙沉積嚴重,形成地上懸河,此時正值雨季,

  連日暴雨,

  “齊公,部分地區平地積水能達五六尺,黃河各支流水位暴漲,三日間黃河水暴漲一丈五尺,黃河大堤岌岌可危矣。”

  齊州,華不注山,秦瓊的行轅。

  從七月三十,到八月初二,暴雨不斷,水位猛漲。

  而黃河中上游幹流和支流地區,甚至還早幾天就接連暴雨了,

  雨還在下,

  這黃河之水真就如武青陽詩中所寫一樣,從天上來。

  李淳風的推測很準,

  但不是預言,太史局本就是觀天象看星星,既研究天文曆法,同樣也還研究天氣,甚至研究氣運。

  天氣預報並不是什麼很玄的東西,

  大旱、大水、大蝗甚至大疫等,往往都是能夠提前觀測出來的,李淳風計算推測出黃河下游十二州會發大水,是算出來的。

  好在皇帝李世民是那種心繫民生,也很務實的皇帝,第一時間就著手部署防洪救災。

  皇帝還下皇后在九成宮,親自趕到洛陽坐鎮,統籌指揮。

  李世民在洛陽下旨,必須全力抗災,務必不能讓黃河大決堤,更不能讓黃河改道。

  一旦黃河大決口改道,那麼半個河南甚至淮南都將成為黃泛區,後果無法估量。

  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最早記錄是在春秋中期,漢書記載,定王五年河徙,黃河在滑、濮一帶決堤決而向北,然後橫穿整個華北平原,從海河的支流衛河北上,經滄州一帶,從天津靜海區入渤海。

  這次改道後黃河穩定了四五百年,到了西漢初年,才又開始氾濫。

  在新莽時黃河又魏郡改道,在河南山東漫流數十年,這也是王莽新朝覆沒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