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 作品

第一卷 第198章 閱卷(2)

楊寅秋先看此文破題。



懷人之詩,備道其所為懷者焉。



看到這,他微笑點頭對一旁的彭汝玉道:“又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



為什麼說這開頭有意思?



因為,通過【懷人】二字,作者直接告訴閱卷人,你別考察我了,毛詩和朱子所言我全都看了。



上面都說了,《卷耳》乃懷人之作。



上來用兩字既點題,又告訴閱卷人,我是學霸,這題目難不住我。



考生和閱卷人有的時候通過題目也是可以對話的。



比如考數學,應用題明明四則運算就能解決問題,小學生非要用微積分解答這題,閱卷人看完後便對這個考生的實力有所瞭解,並且對他的調皮微微一笑,心想:“你小子來我這賣弄來了!”



不過,這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溝通交流方式,楊寅秋不僅沒有著惱,反而因為此文作者的一個小小調皮,心中微微一笑。



這時,他讀到承題部分:“夫懷人之於無窮也,歌《卷耳》足以盡其變矣。”



這段話有進一步道出《卷耳》幾乎窮盡了懷人時複雜的情感變化。



破題、承題緊扣《卷耳》全篇文本,論說詩之情、情之變的核心概念,用後世的話來講,其實作者的側重點卻是在說詩學的理論總結。



再往後看,只見考生寫道:“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戀之,故賦此詩。託言方採卷耳,未滿傾筐,而心適念其君子,故不能復採而縝其大道之旁也。”



“又託言欲登此巍巍之山,以望所懷之人而往從之,則馬罷病而不能進,於是且酌金甌之酒,羨裡拘幽之日而作耶?然不可考也!”



楊寅秋眼睛一亮,一拍大腿激動了。



不管是毛詩還是朱子,都說這是后妃的懷人之作。



但是這個考生卻進一步闡發,估計這首詩寫作時間應該是文王被商紂拘在羨裡時所作。



后妃見王上久久不回,心中應該是十分忐忑思念的。



將一種情感直接代入到某件具體的歷史事件中,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讓情感有了寄託,具象化了。



讀者有了參照比對,一下子就能共鳴。



其後,這個作者在文章的後半段卻出人意料地並沒有深究妃子懷文王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