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刀 作品

第五百七十三章 番外1高宗、仁宗和孝宗

    1、大雍仁宗(秦王長子)

    成安六年,大雍第四位帝王駕崩,太子繼位,為父親加廟號高宗,奉母親李氏為興慶宮皇太后,封嫡妃夏氏為正宮皇后。

    大雍的前兩位皇帝高祖和世祖都是開國的皇帝,以武功仁德匡扶天下。

    第三位皇帝太宗開始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到太宗中期,大雍進入了超高速發展的道路,國力一年一個臺階,致高宗登基時已經成為雄踞天下的超強帝國。

    太宗以仁義故,尚有心慈手軟和得過且過的時候。而到了高宗這裡又不一樣。

    高宗雖不曾在亂世裡廝殺過,然而其在民間遊歷是學來的目光洞然,手段強硬,心機深沉,遠勝三代先祖。這位是一點情面都不留的,管是什麼三朝老臣,太傅太師,在關鍵的事情上一點面子都沒有。

    高宗之後,嫡長子繼位,就是後來的仁宗。

    高宗賓天之後,內閣及禮部諸臣一度想按個“神宗”的廟號給他。你不是喜歡李咎嗎?把李咎那個《宋國志》裡神宗的名號送給你要不要啊!

    仁宗自然不肯讓步,和朝臣們周旋了半年,最後給父親的廟號還是高宗。

    這也初步顯露出了仁宗外仁內王的一面。

    仁宗表面上是很好說話,很溫和平靜的這麼一種清靜之君,守成為主,不怎麼變革。但是實際上他認準的事情,十八頭牛也拉不回來。

    此固然有不好,卻也常有好處,至少他守住了祖宗的基業。在仁宗時期,大雍的發展速度有放緩,但是各個新興的產業比如教育、醫療、交通、技術官僚體系的基礎打得無比牢固,表面上看國庫收入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沒有增長,往深了看卻能發現百姓更加有富裕,社會物資充裕,數十年無大規模饑荒。

    仁宗去世後,禮部及諸臣又想暗搓搓給他按個“孝宗”的廟號,不是說這廟號不好,只是未免偏頗,只突出了他孝順的一面,完全無視了他的其他功績。

    ----

    2、大雍孝宗(秦王長孫)

    仁宗駕崩時,膝下沒有成年的皇子,繼位皇子年僅八歲,因而朝政落入了重臣之手。

    此時和李咎同一代的重臣,即便沒有死,也老得走不動了,行駛統治權的人主要分為三種:

    一種是以林鄭派系為代表的的老舊勳貴。他們雖然被時代拋棄了,到底家底子還在。而且任何時候,掌握著知識的人都更容易身居高位。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即使埋到土堆裡,只要給個機會,他們就能詐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