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刀 作品

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是江南好風景

    枕木、混凝土、石子兒……這些配件也都交代給各地的作坊開始製備。

    甚至小鐘工以及技術站接到的下一個任務是把蒸汽動力用在礦山、冶煉和鍛造上。

    期待著蒸汽動力入住的可不止有鐵軌相關的製造業,其他產業也早早就等著了。

    大雍的經濟尚算繁榮,製造業可並不發達,比如武器製造,一年算下來,整副的軍備也不過幾萬之數。兵部和工部早就勾勾搭搭地想在軍備鍛造裡放上蒸汽動力了。別的不說,先把衝壓盔甲甲片、頭盔鋼片的活兒交給機器吧,那不比人手動一下一下捶打來得快些?至於紡織、農耕……也是捧著碗在等機下鍋。

    ……各種動向都昭示著皇帝陛下的決心,皇帝陛下有這樣的決心,那鐵路還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現在的朝廷最核心的交通運輸要道只有兩條,一個運兵,一個運糧。運兵是武備調動,包括糧草輜重的運輸,核心路線是京城及拱衛京城的三大營與國境要患五大關口之間的往來,這幾條路線又長,又穿山越嶺,得是百年的規劃了。第一期只規劃了兩條路線,並且都很短,一條要先渡河,然後從京畿東,經關中平原向東北的大渡口走去,遠期規劃這條路線是要直奔高納爾河關口。另一條則是從京城以東數百里以外的關中平原的峽口為起點,往南擺到九衢。

    運糧就簡單得多了,這時候就算加上鐵路,也沒有比內河航運更省力、便捷的運輸渠道,目前他們也不具備跨大江、大河修建鐵路橋的工程能力,因而內河航運依然佔有天然的地位,這就決定了在運糧層面,鐵路是內河航運的補足,初步規劃是主幹線的補充,和主要糧倉與渡口之間的擺渡。

    黃致今年大概捋清的就是運糧這條線上的需求,接下來就是實地看看各地的情況,估算成本,如果更進一步,還要設計幾條可選的路線交給皇帝陛下定奪。

    不論黃致最後給上去的結論是什麼,李咎覺得金陵一定會有一席之地。

    金陵、淮揚、姑蘇是江南最重要的三個經濟要地,再往南就是定波港,往北則是三大關,在金陵這一帶找個樞紐城市,加強江南和京城的聯繫,方便南北貨物運輸,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