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767章 嘴炮狂轟

    趙煦樂呵呵地表示恭喜,告訴遼使自己對已故道宗皇帝耶律洪基的景仰,說自他即位以來,“求直言,訪治道,勸農桑,興學校,救災恤患,粲然可觀。”

    雖然在西征中遭遇不幸,但那是天意,總體來說,遼國在耶律洪基的帶領之下,走上了自我發展的正確道路,這一點是莫大的功績。

    又說耶律延禧上任以來,妥善處理和解決了國內外的諸多矛盾,對外沉重打擊了分裂勢力,對內大力掃清了奸臣耶律伊遜的殘餘影響,恢復了祖母蕭觀音和生父耶律濬的地位,大力提拔賢臣名將,這是明君有為之相。

    對於蕭觀音的遭遇,趙煦表示了極大的同情,和遼使議論之時,指出當時的大臣蕭惟信說得非常正確——“懿德賢明端重,化行宮帳,且誕育儲君,為國大本,此天下母也!而可以叛家仇婢一語動搖之乎?”

    然後告訴遼使,遼國涿州人王鼎,曾經整理過一部《焚椒錄》,後來由遼朝商賈帶來大宋。

    書裡將蕭觀音冤案的詳細過程,以及當時蕭觀音自白的奏摺、詩詞全部收錄,極力為故懿德皇后鳴不平、道冤情。

    大宋文人以之為藍本,創作出了名劇《迴心院》。

    這部書估計在遼國早被禁絕,遼皇可能並不知道當時的真相,因此自己特意命密閣將這部書找尋出來,將之交給使臣,請你帶回給貴朝皇帝。

    遼使趕緊謝恩。

    然而遼使不知道的是,關於耶律洪基的評價,是趙煦從蘇油的密奏裡摘取出來的,後邊還跟著另外一段——“及謗訕之令既行,告訐之賞日重,群邪並進,賊及骨肉,諸部浸叛,用兵無寧歲。唯一歲飯僧三十六萬,一日而祝髮者三千人,崇佛無度,罔知國恤,遼亡徵見矣。”

    而關於蕭觀音,王鼎也在書裡評價她之所以遭遇不幸,原因只在於“好音樂,與能詩善書耳”。假如她不作《迴心院》,也就不會有《十香詞》一事;假如她不善書,也不會一時技癢而為單登手書豔詞。

    不過書裡也承認,《懷古》詩的“巧合”,實在是難以解釋。

    然而讓遼人措手不及的是,私下接見時,趙煦真是人如其名,如春風一般和煦,心心念唸的就是兩國關係融洽和睦,世代兄弟友好,然而正旦大朝會上,卻出現了韃靼人和女直人的身影!

    而且趙煦似乎對韃靼和女直異常感興趣,接連冊封了他們四路節度使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