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685章 絕仕

    同時要求天下州縣衙門,皆需張榜告示,如此德政,必使周聞。

    各路、州、縣、軍檢察司、折衝司,善行監督,不得有侵吞國用的事情發生,一旦彈劾,必罹重懲。

    詔書一出,天下歡悅,其實根本不用張榜,以大蘇的影響力,轉眼就流佈天涯海角。

    高滔滔和趙煦的聲望,因為此事被再度推向新的高峰,民間無數貧民赤戶,為太皇太后和趙煦設立長生牌位,四時供奉。

    之前,範祖禹曾經上奏推薦趙煦再用程頤:“程頤經術、行義,天下共知,司馬光、呂公著與相知二十餘年,然後舉之。

    頤草茅之人,未習朝廷事體,迂疏則固有之,人謂頤欲以故舊傾大臣,以意氣役臺諫,其言皆誣罔非實。

    陛下謹擇經筵之官,如頤之賢,乃足以輔導聖學,至如臣輩叨輔講職,實非敢望頤也。

    今臣已乞去職,若復召頤勸講,必有補聖明,臣雖終老在外,無所憾矣。”

    太皇太后召呂大防曰:“皇帝未欲令去,且為皇帝留之。”

    呂大防諭旨,進範祖禹龍圖閣待制,範祖禹乃不敢復請。

    丙戌,詔程頤許辭免直秘閣、權判西京國子監,差管勾崇福宮。

    程頤上書辭謝:

    “伏念臣力學有年,以身任道,惟知耕養以求志,不希聞達以干時。

    陛下詔起臣於草野之中,面授臣以講說之職。臣竊思之,得以講學侍人主,苟能致人主以堯、舜、禹、湯之道,則天下享唐、虞、夏、商之治,儒者逢時,孰過於此?

    臣於是幡然有許國之心。

    在職歲餘,凡夙夜畢精竭慮,蓋非徒為辨辭解釋文義,惟欲積其誠意,感通聖心。

    傒交發意之孚,方進沃心之論。

    實覬不傳之學,復明於今日;作聖之效,遠繼於先王。

    自二年春後,每當臣進說,陛下嘗首肯應臣。臣知陛下聖資樂學,誠自以為千年之遇也。

    不思道大則難容,跡孤者易躓。入朝見嫉,世俗之常態;名高毀甚,史冊之明言。

    如臣至愚,豈免眾口?

    不能取信於上,而欲為繼古之事,成希世之功,人皆知其難也。

    臣何狂簡,敢爾覬倖,宜其獲罪明時,見羞公論。

    志既乖於仕道,義當致於為臣,屢懇請而未從,俄遭憂而罷去。

    銜恤既終於喪制,退休合遂於初心,豈舍王哉!

    忠戀之誠雖至,不得已也。去就之義當然。

    自惟衰邁之軀,得就安閒之地。闓今傳後,更有望於殘年;行道致君,甘息心於聖世。

    豈期矜貸,尚俾甄升;恩雖甚隆,義則難處。

    前日朝廷不知其不肖,使之勸學人主,不用則亦已矣,若復無恥以苟祿位,孟子所謂是為壟斷也。儒者進退,當如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