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843章 十三郎

    說起這個石薇就有些動容:“你們先聊,我還得去查看病房。”

    石薇走後,蘇油取過一本書籍:“看看吧,我覺得可資利用的地方很多。”

    書皮上寫著一行字——《海國諸藩志》。

    王韶取過來一翻,嘴角就露出笑容。

    蘇油說道:“報紙上登錄的那些,是刪節本,這本,是全本。”

    對於王韶這等腹黑之輩來說,這本書不如換一個書名,改成《交趾郡周邊諸國軍事情報彙編》,可能更加合適。

    兩人合作太久了,彼此心照不宣,王韶第一句話就開門見山:“和青唐相比,利益如何?”

    蘇油認真點頭:“費力更小,收益更大。”

    王韶也認真點頭:“放這裡吧,正好沒事兒,我研究研究。”

    ……

    交趾不缺鹽,除了煮海得鹽“其白如雪”以外,又“興喬州下數十州,並玉麻州三澗,俱有鹽井。”

    交趾的問題不在物產,在人,蘇油解放了農奴之後,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這裡的人不如蜀中人那麼勤苦耐勞。

    蘇轍曾經對雷州一帶的老百姓有過評價:“其民甘於魚鰍蟹蝦,故蔬果不毓;冬溫不雪,衣被吉貝,故藝麻而不績,生蠶而不織。羅紈布帛,仰於四方之負販。工習於鄙樸,故用器不作;醫奪於巫鬼,故方術不治。”

    交趾這邊情況更加糟糕。

    蘇油看過一個紀錄片,亞馬遜河裡邊有一個部落,因為他們從來不缺吃的,餓了就挖個木薯烤條魚,隨手就得不需要存儲,結果竟然連數字的概念都沒有發展出來。

    真正的“大同”。

    交趾就有些類似這樣,物產豐富,氣候暖和,文化不發達,除了少數豪強知道窮奢極侈,老百姓沒有什麼發展的動力。

    這樣可不行,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讓老百姓裡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就從升龍城和寧海港開始。

    此外,十幾萬壯丁戰死沙場之後,讓交趾不少家庭陷入了經濟困難。

    僅靠免稅是不行的,還得找生計。

    蘇油找到了一個非常適合婦人們進行的產業——養蠶。

    交趾的蠶絲一年能夠收穫八次,這裡氣候得天獨厚,孟春時節從大桑上採下枝條插到土裡,一年下來就“枝葉繁茂”,足夠養蠶所用。

    既然交趾人不喜歡織絲綢這種技術活,那就只負責養產作繭好了,四通商號自己搞繅絲廠,綢緞廠,讓她們做原材料供應商。

    最勤勞的一批人,大概就是俘虜軍,正兒八經的無產者。

    ……

    寧海港修建完畢後,四通商號的第一座化工廠也出產了第一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