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758章 兩浙風味

    宋代皇家飯食,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山珍海味,向皇后呈上的菜品是酒醋白腰子、蠔油三鮮筍炒鵪子,金鉤南炒鱔,香炸小石首魚,梅汁蒜香嘉琪魚卷,蟹粉豆腐。

    還有幾杯清酒。

    一道綠油油的蔬菜呈現在桌上,菜杆有些粗,口感極脆,微帶甜味,那種清香鮮甜讓兩位太后讚不絕口:“這是什麼菜蔬?”

    向皇后說道:“這個叫芥藍,今年兩浙路進獻上來的,不過當時進的不是菜蔬,卻是種子。皇家莊子種了一季,特意呈給兩位娘娘嚐嚐。”

    高滔滔嘗過點頭:“不錯呢,爽而不硬,脆而不韌,清淡可口。”

    趙頊說道:“聽蘇明潤說這個其實在廣南早有栽種,如今漸漸傳到了福建,兩浙。”

    “還說其實芥藍這個菜畏熱,在南方需要秋後,冬末,搞不好北方反而四季皆可種植。”

    曹太后說道:“冬日裡又得一項綠油油的菜蔬,挺好,而且這菜味道很鮮美。”

    趙頊看了向皇后一眼:“娘娘別讓皇后給騙了,這菜鮮美的原因,是因為裡邊有一味兩浙路新出的調料——蠔油。”

    “蘇明潤特意寫到密摺裡,說是這道調料,料理豆腐,肉類,青菜,堪稱一絕,讓我多給他推廣推廣。”

    向皇后笑道:“官家也真是,見不得臣妾從娘娘那裡討得一句褒揚。馬上就揭穿。”

    曹太后皺著眉頭:“之前兩浙路進蟹粉,如今進蠔油,滋味是非常鮮美,但是哥兒啊,勞費民力供足一人,不可取。”

    高滔滔笑了:“娘娘你別忘了是誰進的,哥兒,蘇明潤可有什麼說道。”

    趙頊說道:“是這樣的,蘇明潤到了兩浙路,發現太湖當季最肥美的霜蟹,在湖周幾乎不值一文;而昌國縣的貧困下戶,多靠在海灘挖掘蛤蜊度日。”

    “這兩樣東西,在當季的時候簡直就是至賤之價,甚至淪為雞鴨的飼料。而在汴京卻價格高昂。”

    曹太后點頭:“對,我記得湖蟹與蛤幹,都是一貫一枚。”

    趙頊點頭:“娘娘記得不差,但是問題又來了,那既然差價如此巨大,為何不見商人將大量蛤蜊和肥蟹運至汴京城呢?”

    “主要就是盛產期短暫,又難於運輸和活養。”

    “於是他就想了兩個法子,製作出了蟹粉和蠔油,一來佐餐料理使用方便,二來最關鍵的,利於運輸與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