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516章 分析

    這才想起河北災情:“還是先說救災吧。”

    文彥博說道:“河朔地大震,當命沿邊安撫司及雄州刺史,察候遼人動息上報。並賜壓死者緡錢。”

    曾公亮說道:“河北人丁損失巨大,請減河北囚罪一等。”

    司馬光說道:“饑饉之歲,金帛無所用,惟食不可一日無耳,宜多漕江、淮之谷以濟之。”

    蘇油趕緊擺手:“金帛亦當用,看如何用而已。江淮之谷,僅靠官漕未必足河北之用。請陛下效陝西鹽法,以胄案將作最近生產的銅器誘商賈糶糧谷入河北,憑官引於京中領取銅器,他們必然踴躍。”

    王安石道:“明潤所言有理,除了誘之以利,還可以誘之以名,乞降空名誥敕七十道付河北安撫司,募民入粟。”

    曾公亮說道:“河朔災傷,國用不足,之前大家商議,乞今歲親郊,兩府不賜金帛。”

    蘇油心中咯噔一下,糟糕,又要開吵了。

    郊祀之禮時賞賜過濫,耗去了政府大量財產,這的確也是北宋財政的一個問題。

    政府財政支出過多,冗兵、冗官、冗費等是造成國家財政緊張的直接原因。

    果然就聽司馬光說道:“救災節用,本就應當從貴近之人開始,兩府辭賜,陛下應該同意。”

    王安石卻表示反對:“昔常袞辭堂饌,時議以為袞自知不能,當辭位,不當辭祿。而且現在看來,國用不足,並非當今之急務。”

    常袞是唐代宰相,堂饌就是政事堂配發的工作餐。當年常袞帶頭不吃工作餐,表示替國家節省費用。時人譏笑他要是自知無能,那就當老老實實推辭宰相職務才是,推辭工作餐算什麼?

    司馬光說道:“常袞辭祿雖然不算什麼,但是也比那些持祿固位的人賢明。再說國用不足正是當今急務,安石這話,說的不對。”

    王安石說道:“所以不足者,那是因為未得善理財之人。”

    司馬光反駁:“善理財之人,不過頭會箕斂,以盡民財。民窮為盜,非國之福。”

    王安石說道:“不然,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

    司馬光冷笑道:“天地所生財貨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譬如雨澤,夏澇則秋旱。”

    “所謂不加賦而國用足,說白了,不過是設法陰奪民利,其害更甚於加賦。別以為我不知道這是桑弘羊欺騙漢武帝所說的話,史遷書之,是為了凸顯其不明,後人豈能效仿?”

    兩人爭論不休,眼看朝堂上又得吵起來。

    蘇油出列:“陛下,臣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