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440章 再見可龍里

    蘇油贊到:“史老還是那麼精打細算,蘇遲和蘇適今後要有外公一般的精明,他爹都不用擔心了。”

    二十七娘又生了個老二,蘇家如今也算人丁興旺。

    方知味還是老樣子,不過門上的匾額和隔斷上的詩,如今可成了招牌,路過眉山的士子,即使窮得進不去,也是要來門口觀摩觀摩的。

    制策三等,國朝探花,蘇軾和蘇油的筆跡,看看粘粘文氣也好。

    蘇油還不忘給大侄兒貼標籤,盯著匾額:“其實我覺得大蘇的字和他的人一樣,心寬體胖,蛤蟆一般。”

    程文應笑道:“巧了,九江那邊有個生意夥伴,叫李常,去年帶著他侄兒來眉山,聽說幼時也是個神童,見到大蘇的字,也評價說像蛤蟆,還是石頭壓蛤蟆。”

    自己說可以,別人說怎麼行?蘇油立馬不樂意了,蘇黃米蔡宋四家,怎麼都輪不到外人囂張:“什麼神童口氣這麼大?”

    程文應說道:“如今也過了十八,是士子了,聽說過兩年就要去汴京考舉呢。”

    “他舅舅說自家侄兒六歲寫過一首《牧童》,‘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這詩格調不錯,蘇油問道:“那他如何評價我的書法?”

    程文應笑道:“你的更差,他說直如廟裡泥胎,還不如蛤蟆是個活物呢!”

    蘇油怒了:“誰呀這麼囂張?!”

    程文應說道:“他八歲送師長赴舉,還有一首詩——‘萬里雲程著祖鞭,送君歸去玉階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

    蘇油:“……”

    算了不跟他計較,反正最後都是一門。

    再是歸心似箭,該走的過場還是要走,方知味裡,接風宴上,觥籌交錯一番,那是免不了的。

    一通熱鬧之後,蘇油換上便裝,收起儀仗,叮囑知州不要驚擾地方,這才搭上可龍里的烏篷船。

    初夏水滿,卻還不渾,蘇油對石薇說道:“看來看去,還是我們玻璃江的水好。”

    石薇在船頭撥弄著翠色的江水:“就是,不去陝西,都不知道涇河水能混成那樣,一瓢水半瓢泥,還是我們老家好!”

    船裡沒別人,蘇油笑道:“薇兒,都要出嫁了,你怎麼一點不緊張?”

    石薇覺得有些莫名其妙:“為什麼要緊張?小油哥哥,你緊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