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317章 操典

    在種詁最新編纂的《皇家軍事學院騎兵操典》一書出臺之後,偷襲這種招數,對宋軍幾乎已經無效了。

    該書被新軍騎軍指揮們奉為“火器騎軍寶典”,書中根據進攻,防禦,撤退三個方面,對新式騎兵戰法,進行了極其詳細的戰術思想,戰術原則,到戰術操典的詳細講解。

    就拿防禦來舉例,《操典》首先闡述,騎兵是一個善於進攻、崇尚進攻的兵種,因此即便防禦,也必須是“彈性防禦”。

    這就是戰術思想,而在戰術思想的指導下,需要為之相匹配的戰術原則。

    拿防禦來說,騎兵的防禦原則,因為進攻性戰術思想的存在,因而也必須是“攻擊型防禦原則”。

    所以騎兵的防禦戰鬥,更多是暫時性的,應當隨時準備轉向機動或攻擊,這就又確立了騎兵施行防禦的時機:

    首先是為接下來即將發動的攻擊進行準備和掩護,需要爭取必要時間的時候;

    再者是為掩護友軍的側翼及後方行動,以及擔任合成兵團的警戒任務的時候;

    還有就是為掩護主力前進,及收容友軍退卻的時候。

    同時也就確定了騎兵防禦戰斗的戰術思維,主要取決於:

    對於戰場情況的正確判斷;

    因地制宜的利用地理環境;

    適當利用自己的全部火器及技術兵器;

    果敢的行動和快速的攻防轉換。

    以上內容,統稱為“新式騎軍攻擊型防禦軍事原則”,而從每一條原則出發,種詁又編制出《條例》。

    依舊以騎軍防禦舉例:

    對於防禦陣地的選擇,需遵從防禦基本的軍事原則,選取有利的陣地地形——一般選擇具有自然障礙,尤其對戰車能形成阻礙的山丘、森林、河川等大型的障礙地區,以此作為騎兵防禦的必須條件。

    騎兵在進行陣地防禦時,根據其防區面幅,又分為狹正面防禦及廣正面防禦兩種,其中狹正面防禦可以理解為面狀防禦,廣正面防禦稱為帶狀防禦。

    當進行狹正面防禦時,騎兵團在確定陣地後,須立即自行派出斥候搜索。

    狹正面防禦時,斥候隊可前出至距離陣地前端十到十五公里,極限情況下儘量延展,可以到達二十五公里,派遣至能夠接近敵人的地點,進行戰前情報搜索。

    騎兵團斥候隊主要任務,是在於比防禦部隊更早察覺敵軍的出現,而後隨時進行監視,在敵出現後,斥候隊須盡所有手段,以決定其兵力、編組及敵攻擊部隊後續的前進方向。

    通常情況下,視偵查範圍大小,斥候以五騎至二十五騎為一隊,多隊進行交替,交錯,覆蓋性搜索,以保證上述任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