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248章 河北

    “陛下只需下敕河北四路轉運安撫司,命其申明法度,行下州縣即可。”

    趙頊一想對呀,河北路,可謂是頑固保守派的最後一塊地盤,這可是一個好機會!

    於是給了河北路轉運司下了一道詔書:“轉運司所責經度一路,吏蠹民瘼,檢察稽考,尤在關要。”

    “災傷路招募闕食,流民興役,及農田、水利、城壕諸事,朝廷減蠲二稅、並賜米外,悉計州縣僱役民價,給常平錢穀。”

    “知文登縣蘇邁所奏諸縣披訴災傷不依式令,所差官不依編敕,託故辭避,乞詳定立法事,有司合依熙寧以來編敕照行,勾核諸差遣官勤惰、能否、貪廉。公示以聞,不得徇舞操弄,致失民望。”

    這道詔書被文彥博直接扣下了,既然聖旨裡邊沒有點名哪個轉運司,老頭便將這道詔書當做是發給自己的。

    老頭是名義上的河北四路轉運安撫使,這回實實在在地拿到了尚方寶劍,立即在河北展開了聲勢浩大的“整風運動”。

    一時間河北諸路的官員們雞飛狗跳,紛紛跑去瀛州哭訴。

    大宋在河北的政治制度,與其它地方不同,這裡按照後世軍事理論來講的話,更像是一個“戰區”。

    戰區是一個獨立或相對獨立的戰場,也是一個軍事、政治、經濟、地理條件等要素組成的綜合體系,是一個完整的區域性作戰實體。

    大宋如今其實就兩個戰區,一個是對抗西夏的“西北戰區”,一個這是對抗遼國的“河北戰區”。

    因為作戰緊迫性的不同,西北和河北的情況,又有所不同。

    宋朝對遼作戰所涉及的範圍,包括河北東路、河北西路以及河東路部分地區,而這三路是行政區劃。

    從戰略上,卻又根據山川地理,防守重點,被劃分成了軍事上的四路。

    這個創意來自富弼,他曾在給仁宗的奏章裡提出:“定為右臂,滄為左臂,瀛為腹心,北京為頭角。此四城者,河朔之所望也。

    餘十五城為指爪支節,乃四城之所使者。

    定、瀛、滄各置一帥,北京置一大帥,餘十五城分屬定、瀛、滄三路,悉擇善將守之。”

    後來的判大名府程琳和夏竦,將這個戰略思想予以改善,最終,仁宗皇帝下詔:

    “分河北兵馬為四路。

    北京、澶懷衛德博濱棣州、通利軍保順軍,合為大名府路,

    瀛莫雄霸恩冀滄州、永靜乾寧保定信安軍,合為高陽關路,

    鎮、邢、洺、相、趙、磁州,合為真定府路,

    定保深祁州、北平廣信安肅順安永寧軍,合為定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