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993章 論教育

    蘇油再施一禮:“課堂之上,師長最尊,先生請了。”

    等到教授回到講座,扁罐喊了一聲:“起立!”看樣子還是班上的小頭目。

    接下來就是行禮問安的日常,蘇油也跟著照做,然後和孩子們一起坐下,開始寫給趙頊的條陳。

    年輕人的課講得相當不錯,完全不是普通年輕士人的水平,蘇油想想也是,蜀國公主都放心丟自己的孩子在這裡學習,水平肯定是差不了的。

    課程內容也不深,蘇油手底下運筆如飛,偶爾聽先生講到精要之處,掛一耳朵聽聽。

    教授的講解聲,孩子們的誦讀聲,學習的氛圍讓蘇油如有神助,感覺今天寫文章狀態非常好。

    教育,也是蘇油要講的十件大事之一,在學校裡寫這個,那是正好。

    華夏民族,對教育的重視,估計是如今所有國家當中最高的。

    但是華夏民族,多是從“教”“學”兩方面分別闡述,卻沒有將之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

    因此對於教育的理論總結,尚有一些欠缺和偏差。

    蘇油的奏章裡邊,將教育合為一體,將之定義為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地傳授知識和技術規範等的社會活動。

    這個定義,將所有的與傳授和學習有關的內容都包含了進來,而不僅僅是侷限在了以前的經義之上。

    以此為基礎,蘇油便展開了闡述,證明為何自己要對教育定義得如此寬泛。

    其實也有人意識到過這一點,所謂子承父業,克紹箕裘這些詞語,其實也包含了教育的內容在裡邊,不過沒有人專門論述而已。

    孩子學會了父親的技能,生活方式,到能夠獨自立業成家,自己養活自己,傳宗接代,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個過程,是大宋穩定和發展的基石,你能說這不是教育的內涵嗎?

    要把這些包含進去,這就要先說到教育的根本價值和意義。

    教育的根本價值,就是給國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誠實守法、技藝精湛、博學多才、多專多能的人才;

    培養和養育國家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動力;

    培養合格的國民,為國、為家、為社會創造知識,創造精神和物質財富,推動經濟增長,推動國家和民族興旺,促進人的發展,人類的發展,世界的發展,直到文明的發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就是塑造和凝聚人格的過程;而大宋的教育,理所應當就是塑造和凝聚華夏民族人格的過程。

    而所有華夏民族的人,其人格再凝聚起來,就成了大宋的國格。

    因此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教育,是改變國家素質和氣質最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