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951章 烏臺

    次年赴丙午鄉試,名列前五名,考中漕魁舉人,任江東轉運司。

    再隔一年赴未會試,中進士。

    大宋民間雖然對神童推崇備至,但是朝中最後出頭的神童,卻是寥寥無幾。

    這多年下來,也就一個富弼官做得響亮,還有個楊億文學出眾,可惜死得太早。

    因此神童背景的士人,進入官場之後,其實一般並不怎麼得意。

    但是蘇油是個例外,在何正臣心目中,蘇油的成就,其實已經可以和富相公並駕齊驅,不過一在朝堂,一在外路而已。

    而且他還有一個和蘇油相同的背景,就是同得仁宗的看重,嘉祐年間返鄉時,仁宗皇帝曾賦《賜神童何正臣還鄉歌》與他。

    後來王安石也賦詩相贈過,因此他雖因反感蘇軾詆譭新法而彈劾他,卻並不代表他也支持將蘇油牽扯進來。

    嘆了口氣,何正臣說道:“總之我不同意搜檢可貞堂,還有,不能放小蘇學士在外廳久厚,無論如何場面上要過得去。”

    李定是真想利用這次機會把蘇軾搞死,因此對蘇油肯定要嚴打,聞言拂袖而起:“御史之職,彈劾不避權貴,如此才是朝廷和陛下放我們到這個位置來的本份。”

    “那蘇油一貫的假仁假義,設賣虛聲,我就不信他當真是聖賢,你們不去,我去!”

    舒亶站起身來:“大家一同進退,即便搬不到蘇油,也好歹落一個不畏權勢的名聲。要是首鼠兩端,那才是犯了大忌。如今勢如騎虎,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何正臣實在怕李定將可貞堂搞得雞飛狗跳引發士林眾怒,也只好站起來:“實在要搜檢可貞堂,那我去。二位自去與蘇學士問話,如何?”

    李定卻認為何正臣是膽小怕事,冷笑道:“如此也好,不過要是有關礙文字,不得隱藏起來,否則事後發作……”

    何正臣心裡在暗罵,表面卻還要維繫御史臺的團結:“御史的職責,不勞中丞囑咐。”

    舒亶催促道:“那就各自趕緊,耽誤已經太久了,落在人家眼裡就是怕了他,過完蘇油,還要趕緊將案情入宮稟告陛下,如今蘇頌蘇軾都已經認罪,只要將案子坐實,我們也不怕任何人。”

    三人匆匆議定,不說何正臣打馬去了可貞堂,但說李定和舒亶商議了一下,覺得老蘇大蘇供詞已經都有了,那就不用跟蘇油客氣。

    就按之前的文牒上寫的那樣,當做案件來調查訊問。

    所以當蘇油進入北廡的時候,李定和舒亶已然正襟危坐,一副審案的派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