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空散人 作品

第314章 少室山大戰(十)

    李秋水道:“無所住而生心?”

    掃地僧道:“不錯,那一處靈心便是武道精神。”

    天山童姥也在旁聽,只是她自持身份,遲遲不願開口請教。

    此時她卻也忍不住道:“靈心?我三人自幼讀的是道家玄談,你用佛經中的話與我們解釋,我們怎麼聽得懂?”

    掃地僧微笑道:“我學的佛經,你們修道的人,偏來問我,我怎麼解釋得通?”

    天山童姥面露慍色,冷哼一聲,不再答他。

    若以她以往遇到此事,早就對掃地僧大打出手,只是如今他身負傷勢,自知不是對手,也不再去自討苦吃。

    而當李不負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並無太大感觸;反而是聽到“我學的佛經,你們修道的人偏來問我,我怎麼解釋得通”這句話時,忽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掃地僧這句話並不是真的在搪塞天山童姥。

    他講的其實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武道精神完全屬於某一個人,這是無從問起的。

    沒有人能夠替你去決定你自己。

    別人永遠都是別人,沒有人能將這一點解釋得通。

    李不負的功法運轉,氣息不吐,竟是隱隱約約進入了一種頓悟的狀態。

    ···········

    心中無歲月,一瞬即千年。

    在李不負陷入頓悟狀態中時,他只隱隱約約感覺到了掃地僧同時帶著蕭遠山、慕容博兩人出了藏經閣,到了後山去,蕭峰緊跟其後。

    而天山童姥與李秋水又要大打出手,卻被無崖子攔住。

    三人最後竟開始比拼內力,無崖子在中間以“北冥神功”斡旋,三人發功,僵持不下。

    而玄慈則一直坐在角落處,默捻佛珠,口唇微動,誦著“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

    天下之間好似只剩下李不負一個人在藏經閣中盤坐,運功,領悟。

    也不知過了多久,也許是一刻鐘,也許是一個時辰,也許是一天。

    李不負再睜開眼時,無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三人各自閉目,李秋水一隻手掌抵住無崖子的左掌,天山童姥的一隻手掌抵住無崖子的右掌。

    無崖子在中間一直苦苦承受著二人的內力,若非他修煉的是“北冥神功”,縱有一百條性命,也早已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