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頭像是貓 作品

49

    九月中旬。

    既米內光正再次上臺擔任首相一週後。

    誠德。

    城外陣地邊緣。

    “終於撤退了。”

    一位鬼子大隊長手杵武士刀,站在一個機槍碉堡上極目眺望。

    “是啊,終於可以撤退了。”

    在他旁邊,還有五個鬼子大隊長也是同樣的姿勢。

    手杵武士刀站立,極目眺望。

    在他們視野中,是一道又一道寬闊的反坦克戰壕。

    戰壕寬超過五米,深達四米,宛如一道溝渠一直延伸至陣地盡頭,這樣寬度和深度的戰壕,以四號坦克的性能,絕對不可能直接越過。

    但這樣標準的戰壕,以及環繞陣地的長度,挖掘難度可想而知。

    誠德周邊土質堅硬,挖掘困難,小鬼子可沒有啥工程機械,誠德周邊也沒有多少勞工可以徵調,只能蝗軍親自動手。

    哦,對了,還缺乏工具,因為蝗軍擴軍步子太大,軍工生產槍支彈藥優先原則,以至於兵工鏟都沒能滿足部隊需求。

    修建期間還要面對隨時隨地的炮擊,轟炸,以及連續不斷的坦克集群進攻對陣地的摧毀。

    而且!

    眼前的寬闊反坦克戰壕不是一道,而是連續四道,每一道之間間隔數百米,中間還有著步兵戰壕,戰防炮陣地,以及交通壕溝。

    這裡還僅僅是第一層陣地。

    可想而知,小鬼子為了挖掘這些戰壕付出多大的代價。

    按道理,小鬼子大可不必如此辛苦。

    矛與盾是相互的。

    坦克出現到現在,已經幾十年了,軍隊對坦克的研究也非常透徹。

    反坦克戰壕是最先發明的並阻擊坦克手段。

    因為坦克的體型,使得反坦克戰壕挖掘工程難度高,於是,後來技術發生了變化,開始出現反坦克據馬,以及反坦克樁。

    後兩者效果不差的同時,比前者工程量減少數倍,修建簡單而迅速。

    不過唯一的麻煩,就是後兩者材料要求相對複雜一點,無論是反坦克據馬還是反坦克樁都需要消耗一定量的鋼筋和水泥。

    其實誠德小鬼子一開始,建設的是反坦克據馬和反坦克樁。

    小鬼子也不傻,不會放著簡單的不做,去自找麻煩。

    而且關東軍畢竟背靠一個建設了十幾年的工業基地,雖然在東條英機的禍禍下,這裡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還需要本土的彌補,但物資供應也比其他鬼子好不少,不至於一點鋼筋水泥都弄不來。

    但一次次實戰證明,面對火力兇猛的敵人,反坦克據馬和反坦克樁真的不行,遠不如反坦克壕溝靠譜。

    每次敵人進攻前,落下的密集炮彈雨,能輕易的摧毀反坦克據馬和反坦克樁,沒了能抵擋坦克的陣地,防線被坦克一桶穿就穿。

    更別說還有重磅航空炸彈,以及12英寸重炮了。

    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鬼子回到了最初,找回了初心,開始大規模挖掘反坦克壕溝,甚至一挖就是三四道,畢竟一道還真擋不住。

    但即便如此,缺乏摧毀坦克手段的陳德守軍,依舊次次防線被桶穿,哪怕四道反坦克戰壕,也不過為防禦部隊拖延了一點時間,減少了一些傷亡。

    敵人的推土坦克,重炮依舊能摧毀反坦克戰壕,無非是多耗費一點時間。

    可以說,誠德守軍的記憶,不是在挖戰壕,就是在挖戰壕的路上,每次敵人撤退之後,都需要大規模修復戰壕,回憶起來都是滿滿的血和淚。

    以至於,此時突然要撤退,六位鬼子大隊長都有點捨不得,甚至有些惶恐。

    對未來感到迷茫。

    他們已經習慣了眼前的作戰模式,習慣了躲在四道深深的反坦克戰壕後抵抗敵人的坦克群進攻,一時間心裡很難想象,沒了這些辛苦日夜挖掘的陣地,蝗軍該如何擋住敵人的進攻。

    靠陣地?

    哪怕是太原厚達三米的鋼筋混凝土陣地,也輕易被敵人擊穿,誠德十幾個師團的蝗軍,敵人也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這場戰爭呢個,

    不過,這六個鬼子大隊長很快就無需為未來擔憂焦慮了。

    就在這六個鬼子杵著武士刀,神色傷感的時候,突然。

    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