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頭像是貓 作品

53

    比如程世發那傢伙772團,還有773團等主力團。

    雖然規模上依舊只是一個滿編大團的規模,也就是三五八團的規模,但每個團都有獨立的重炮營,全部裝備新式125榴彈炮,以及牽引卡車,半履帶裝甲車。

    還有團屬重型迫擊炮連,山炮連,以及各營的82迫擊炮連。

    這樣一個團,整體戰鬥力,隨隨便便硬剛鬼子一個旅團,甚至面對師團也不慌。

    而這樣的團,部隊有九十個。

    奈何陳老闆給出的生意價碼太誘人,尤其是新出來的生意,更是未來的希望,為了生意,為了未來,程瞎子他們只能在一旁看戲。

    所以獨立團必須繼續擴大規模,而且是大踏步的那種。

    考慮到生意,在擬定三面進攻計劃之初,丁孔李還有他趙剛就一齊制定計劃,一邊進攻,一邊擴大部隊規模,而且以擴軍和練兵為主,進攻是次要的。

    這一決定的理論基礎,來自於當年的三個基千團時期。

    當年的獨立團,新一團,新二團就是這麼強大起來的,從一個幾百人,百來杆破槍,打著打著,變成響噹噹的主力團。

    現在的三路大軍,隨著和鬼子的戰鬥,也會如同當年的三個團一樣,越打越大,越強,最後把鬼子趕出去,甚至…

    只是計劃制定的時候,眾人對一個問題有所忽略,或者說,不夠重視。

    現在的部隊,和以前的部隊已經不一樣了。

    半自動步槍,衝鋒槍,機槍統一而且普及,坦克,飛機,大炮,卡車,裝甲車各種先進裝備一應俱全,甚至電臺,雷達等科技裝備也普遍裝備。

    從小米加步槍變成機械化部隊。

    脫胎換骨的變化。

    部隊對技術士兵的需求也陡增。

    即便是步兵營,技術兵種也要求達到十分之一,最少得有人會用會維修電臺,得有人能開動十輪大卡車。裝甲營,更是要求十分之七以上,畢竟全營全是機械設備。

    至於航空營,那更是百分之百必須得技術兵種,而且比其他部隊水平要求更高。

    奈何部隊,甚至可以說整個民國,最缺的就是人才。

    知識分子太少了。

    建設大隊臨時培訓出來的知識分子,比經過系統教育出來的,差太多了。

    雖然有來自上級的支援,尤其是有文化知識水平的人才,是一批又一批的來,堪稱海量。

    但目前是以生產建設優先,主要人才優先向各工廠,建設大隊,根據地基層送,之後是教師,而且隨著殲滅第一軍以及其餘鬼子獲得的七個巨型工廠開工建設,整個根據地的人才幾乎被瞬間吞噬,還遠遠不夠。

    在這樣的情況下,除去空軍外,部隊裡面其實主要是建設大隊半路出家的人才。

    這些半路出家的知識分子,雖然十分努力刻苦,學習主動性驚人,奈何時間太短,

    需要補課的東西太多,再加上現在部隊技術裝備越來越多,對指揮官的要求也越來越多,自然問題頻出。

    “要不。“

    趙剛笑著說道:

    “我分一點人才給你應應急?“

    “我這邊雖然不多,但勻一勻,還是能騰出來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