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 作品

第685章 科舉的舉辦權

    劉界跟許敬宗的關係,與其說是上下級,其實反倒是更像師徒。

    所以一些不方便在外人面前說的話,劉界都敢在許敬宗面前說。

    “當務之急,是先把教育體系給建立起來。書院的數量,我倒不是很擔心,但是小學和蒙學,這是個麻煩事。特別是在一些不富裕的州縣,許多百姓根本就不支持孩子去學堂進學。一個七八歲的孩童,在農家裡已經算是半個勞力,可以做不少家務;要是送到學堂的話,哪怕是什麼錢都免掉了,也算是浪費了一個勞力。再說了,很多地方不見得能夠做到所有費用全免。”

    許敬宗的出身不算多麼高貴,再加上早年混的並不如意,對於底層的事情還是比較瞭解的。

    “那倒也是。教育部剛剛創建,如果立馬就要接管科舉的事情,也是有點忙不過來。不過往長遠來看,應該是會由教育部負責的吧?”

    “這個楚王殿下自有主張,不著急!”

    許敬宗如今能夠做到教育部副部長,已經比較滿意。

    雖然他的期望不止如此,但是也很清楚,短期內不可能再升了。

    與其這樣,不如先把李寬安排的事情做好,緩個兩三年之後,到時候就有望取代李治成為教育部部長。

    那個時候再來推進科舉改革,意義更加不凡。

    “今年書院參加科舉的學員數量創了新高,估計收穫也不會小;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學員去到各個衙門充當胥吏,以後觀獅山書院在大唐的影響力必然越來越大。同樣的道理,其他書院也將會享受到類似的好處。許部長,我倒是覺得藉著這個機會,教育部可以出面多成立幾所書院,免得教育經費都補貼給世家勳貴創建的書院之中了。”

    劉界是典型的底層出生,對世家勳貴一向是沒有什麼好感。

    在他看來,最好教育部的經費全部都投入到官辦的書院之中,私人的書院就由它們自負盈虧。

    反正各個創辦書院的家族,出發點都不見得那麼光明正大。

    畢竟,書院裡出來的學員,基本上就能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