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月柔 作品

第537章 537.黑眼圈




    鄂溫克族很喜歡唱歌。他們的民歌曲調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氣息。其特點是即景生情,即興填詞。有很多歌曲是他們用同個曲調,在不同場合填上不同的詞,來吐露心中的喜怒哀樂。那悠揚奔放的旋律,表現了生活在森林中和草原上的鄂溫克人寬闊的胸懷、質樸的性格。他們的民歌,既是歌,也是詩,都是通過唱來表達的,有長有短,有幾行的,也有幾十行的。短的大部分是抒情歌,較長的叫故事歌。



    鄂溫克族喜歡跳舞步簡單、生動活潑的集體舞,大多數通過婦女舞蹈來表現鄂溫克族的生產和生活。主要有“阿罕拜”、“愛達哈喜楞舞”、“哲輝冷舞”。



    鄂溫克族人崇尚天鵝,以天鵝為圖騰。天鵝舞是鄂溫克族的民間舞蹈,鄂溫克語叫作“斡日切”。婦女們閒暇時喜歡模仿天鵝的各種姿態,自娛而舞,逐漸演變成一種固定的舞蹈--天鵝舞。



    鄂溫克族人在森林中沒有固定的住所,“撮羅子”是他們的傳統民居。“撮羅子”,鄂溫克語叫“希欏柱”,它的外形如同鄂倫春族的“斜人柱”,高約3米,直徑約4米,是一種圓錐形建築物,實際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圓形窩棚,也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帳篷。“撮羅子”的遮蓋物隨季節變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樺樹皮,冬季則用麂、鹿皮包裹。鄂溫克族人雖無固定住所,卻有固定建築,那就是他們的倉庫。他們的倉庫極為奇特:先將相鄰的兩棵大樹砍去樹梢,作為柱子,然後用木頭壘成一間懸空的倉庫,地上斜豎一根砍有階梯的木柱為梯。倉庫中存放食品、獵物、衣服、用具等,他們從不上鎖,其他獵人可任意取用,事後如數歸還即可。



    牧區主要的住房是“蒙古包”,圓形。夏天以葦子、柳條或樺皮圍蓋。冬季,窮苦人家仍以葦子為包蓋,富裕人家則以氈子圍蓋。靠近山區的貧困人家住的是矮小、潮溼的“馬架子”(土坯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