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1322章 泛起酸意

    下午兩點整召開全省壓降產能聯席會議,陶之亮為首的省領導班子全體出席,參會人員為各市市委書計、市長和主管礦業的副市長,以及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廳、省發改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

    在門口遇到沈直華、竇曉龍等人,當著一干黃樹本土幹部只淡淡地握手寒暄,聊天氣,聊汙染,聊臺海風雲等無關痛癢的話題。他跟孟大舟、任厚明不太熟,見他倆眉毛緊鎖不苟言笑的模樣想必上任後不太輕鬆。

    詹印拖到最後一分鐘才匆匆進了會場,跟在他後面的是主管礦業副市長姚勝平。

    “跟礦業廳李廳狠狠吵了一架!”

    落座後詹印餘怒未息,另一側姚勝平與方晟握手,做了個無奈而尷尬的表情。

    方晟不解地問:“為壓縮指標?”

    “嗯……”

    詹印才應了一個字,省領導們魚貫入場,緊接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廳李桃廳長宣佈會議開始。

    由於礦業在黃樹省的特殊地位,李桃也是副省級幹部,與參會領導平起平坐甚至權力更大。

    率先發言的是常務副省.長翟友明,趁他滔滔不絕強調壓降產能的必要性、意義時,方晟仔細打量主席臺省.委主要領導。

    省.委書計陶之亮跟竇德賢等老領導同一批,做完這屆大概率是進京都人大政協。長期在內陸地區任職,施政理念自然而然傾向於駱老的傳統保守流派,但從基層一步步提拔上來主要還因為技術創新。陶之亮經歷了從機關到國企再到機關的過程,工科出身的他在車間、在實驗室、在施工現場如魚得水,由他主導的多個項目獲得全國技改、科研大獎,因此嚴格意義上講,陶之亮屬於技術型官員。

    技術型官員的優點是理性,勤于思考,凡事都按事實、按證據說話,某種程度上講究公平公正;缺點呢與優點同樣突出,那就是線性思維下過分注重數據和自己掌握的信息,一旦拿定主意很難改變。

    對京都採取的同時更換三個副省級城市主要領導的做法,陶之亮很有意見,跑到鍾組部大發雷霆——他是資深省.委書計,朱夢奇等也只好賠著笑臉。

    陶之亮惱火在於覺得當前形勢下百鐵為首的資源性工業城市經濟下滑是大勢之趨,“七分天禍,三分人禍”。天禍是指京都宏觀層面壓縮國內資源開發,多方引進國外優質礦產;人禍是指內地官員確實在產業轉型、國企改革等方面理念落後,招數不多,加之個別領導幹部把握不住自我,犯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導致局面非常被動。

    縱然如此,陶之亮覺得適當引進沿海發達省份人才,東西聯動,可以逐步改善黃樹整體氛圍和經濟環境,而非京都這樣全盤否定,好像黃樹的幹部都不行,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