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1292章 借用名額

    即便一起出席會議,都端端正正坐在主.席臺也不會交頭接耳,會議一旦結束各自去也,鄉鎮幹部散會後勾肩搭臂、呼朋喚友到哪兒喝酒的場面,在省.委高層根本不可能出現。

    省.委如此,到了京都層面要加個“更”字。以前於老爺子說與樊老爺子交情一般,方晟感到震驚,覺得解放前戎馬生涯、解放後共同建設,按說都應該在血與火考驗中形成深厚的革命友誼。

    但事實如此。別說於、樊二老,就是白、樊兩位軍中巨搫的老部下上門看望,也就是敬個禮叫聲“老首長”,然後一本正經回報相關工作,絕對不會張家長李家短地海聊。

    更有甚者,哪怕到了飯點老部下們說走就走,都不會挽留吃飯。君子之交淡如水,高層交往都能做到反璞歸真的境界。

    如此一來,幾個月裡倒也平安無事。

    但俗話說一個碗裡吃飯,總有筷子湯匙磕磕碰碰的時候,有時你越想避免什麼往往就越有可能發生什麼。

    爭端的起因在於“借名額”問題。

    什麼叫“借名額”?

    省直機關提拔廳級幹部都有一定的分配比例,比如省.委1個,省正府2個,省組織部1個,省宣傳部1個等等——沒有文件這樣規定,但總體把握這樣的尺度,不會出現省.委一下子提拔5個,省正府、省組織部等顆粒無收的情況。

    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名額配比制既是框架下的平衡,也是合理激發內部競爭機制,充分體現能者上、庸者下的精神。

    但有時會出現特殊情況:比如省.委有2位同志都非常優秀,名額卻只有1個,舍掉誰都不合適或容易引起麻煩;與此同時省正府雖然競爭激烈,入選者怎麼看都比省.委略遜一籌。

    怎麼辦呢?過去通常採取宏觀調節的辦法,通過兩種方式“借名額”:一是省正府減掉1個名額給省.委,約定明年省.委歸還;二是省.委4位同志當中有人提拔到省正府,過段時間還調回去,這樣等於變相借了名額,日後也會補償——明年省正府有人提拔到省.委,還能作為崗位交流一舉兩得。

    為何強調“過去”?五年、十年前幹部提拔交流幅度小、頻次少,領導層和公務員隊伍相對穩定,適宜採取內部協商的辦法。

    如今不一樣,突擊性崗位調整體現在所有層次,往往上午還在主.席臺講話,下午組織部門談話後就到新地方報到了,帶來的問題是很多口頭達成的協議一筆勾銷。

    很簡單,新官不認舊賬嘛。

    好比說去年省.委借出1個名額給省正府,今年省正府只分到1個名額,又偏偏換了領導,試想新領導肯定想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提拔自己屬意的新人,怎捨得歸還名額?

    為提拔臨時調整工作崗位的更鬱悶,明明說好時間一到就回去,誰知新領導來了之後沒崗了。

    由此“借名額”又有了新變種:借弱勢部門的招牌給強勢部門提拔,表面上的平衡讓外界無話可說,實質又解決了名額緊張的問題。

    這次爭端就緣於此。

    省直機關提拔歷來有三個大戶:省正府、省.委組織部和省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