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焊接 作品

第二百零八章:後方(三)

“鐺!”

重錘一下下地落在鋼塊上,濺起火星。

新一天的上午,十幾塊尚且散發著高溫的金屬被赤著各自兩條胳膊的工人師傅們用鉗子夾起,放上固定位的砧臺號位,讓水力機械驅動的鐵錘一下下地砸落,使工人們能借助這力量將它鍛打成型。

這裡,是黑軍剛剛建設起來的鍛造廠之一,主責打造鋼刀、頭盔等軍械。

鍛造廠隔壁,還有新建的礦材處理廠,主責粉碎礦石,以便後續冶煉使用。

它們用於完成工作所使用的機械,和陸大古在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時期相同,皆是【液壓脫口錘】,一種由水輪驅動的重型機器,可以用重達90多斤的錘子粉碎穀物或敲打金屬,原理是利用水流中儲存的能量,轉化為水輪的旋轉動力,然後通過一系列凸輪核杆來控制錘子的升降。

而如果把目光放到距離工廠兩百多米外的河岸,還會看到專給群眾設立的便民水力機械,一座佔地幾百平米的大磨坊,建有【多齒輪磨粉機】,一種用水力驅動的複雜齒輪系統,可以同時旋轉九個2噸重的磨石,這臺機器利用了斜角、齒輪和傳動軸的技術,讓水輪的旋轉能量傳遞到不同方向磨石;以及小一號的【液壓脫口錘】,專做脫粒打粉之用。

依靠它們,周邊幾公里內的鄉鎮居民都得以從糧食處理所必要的磨粉、穀物脫粒工序中解脫出來。

方圓幾十裡內的麵粉價格也被打下來了,今年黑軍佔領區內集市上售賣的脫粒稻麥,可預見地要比往年便宜些。

進行到這個步驟並不難。

黑軍只是在已有的設施基礎上做了些許翻修、改良和擴大:

脫離了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春秋戰國時代,進入到宋紹興年間,在橫向時空座標與上場任務相隔近1400年的現在,陸大古同他的妻子大進在些許知識技術層面的細節上已經失去了“先知”優勢。

譬如水動力機械的雛形,【水輪】,本歷史線出現於公元前100年左右,古人用它提灌和驅動糧食加工器械。

至公元前40-32年,漢代思想家桓譚在其著作《新論·離車第十一》中明確寫道,“伏義之制杵臼之利,萬民以濟。及後世加巧,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又復設機用驢騾、牛馬及役水而舂,其利百倍。”表明水碓技術業已成熟。

等到魏晉時期,杜預發明了連機碓,水碓效率拔升,作用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