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大泡 作品

第三十四章 執行K國任務(7)

王小二講他可是有依據的,怎麼可能會胡亂猜疑人啊?他喝了一大口啤酒,拉李紅坐在了旁邊,然後對她講他在國內接收完相關培訓後,就覺得在咱們這邊使館內,不可能由一個人來完成相關情報的傳遞工作,更不可能依靠線上來發送消息。李紅聽後思索了下點了點頭,講依據外事紀律,咱們這邊的工作人員包括勞務派遣人員都是做不到這點的。諸位中若是有在駐外使館等機構幹過的,肯定是知道其中原因的。因為涉及到大家都懂得一些事情,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那麼若是在咱們這邊使館內安插釘子,k國相關機構就需建立起一條信息的輸送管道。他們可以採用較為傳統的方式,讓裡面的內線將他們所需要的信息一步步從這邊二門內傳到一門內,再由一門內傳送到外部。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三個管道是最不容易引起人們察覺的。第一個管道就是清運垃圾,而他今天通過遠距離觀察,發覺在清運垃圾時,咱們的人則是沒有一個在清運現場的。當然這不排除內部的“釘子”在垃圾上做特殊標記,讓對方將垃圾清理運走後,再從垃圾中找到裝有信息的那個做了標記的東西。李紅認為王小二分析得很有道理,就示意他繼續講下去。王小二對李紅講,他分析過這種方法雖很隱蔽,但效果卻差。咱們每天垃圾的數量不少,每兩天一次被清運出後,k國相關機構人員就要原封不動接收這批垃圾,再抽調人力花費大量時間在垃圾中找到這份有特殊價值的東西。

這個過程耗費時間和精力可都不小,除非蠢豬才會想到如此愚笨的方法來。即便是利用清運垃圾這條管道來傳送信息,則也會利用特殊的載體。何為特殊載體啊,那就是清運垃圾的垃圾桶、垃圾車之類的上面做文章。但由於清運垃圾來得可都是k國人,這條輸送管道是最容易引起咱們內部工作人員注意的。所以我覺得即便k國相關機構人員利用這條管道,十有八九也是將它作為備用的輕易不會啟用。李紅聽到這裡表示同意王小二的意見,認同他的這些分析。而第二條管道,就是咱們的工作人員時常外出去採買使館內所需物品了。咱們這邊的正式人員平時或週末外出,可都是需最起碼三人一組共同前往的。而咱們這邊的正式人員,或多或少都是在國內接受過相關係列培訓的。在k國結伴外出工作或遊玩購物時,自然會很留意身邊的任何情況。在如此眾目睽睽之下打算將相關信息傳遞出去,而又要長期躲過經過相關培訓人員的眼睛,你覺得不出問題的幾率會有多大啊?李紅講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麼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咱們人員帶著非受過訓練的人員外出時,才會便於輸送相關信息。而這個管道,那就是利用咱們的人員帶著使館食堂的勞務派遣人員出去採買各類物品的機會了。至於說最自然也是最便捷的管道,那就是利用第三條管道了。而這第三條管道,就是利用咱們勞務派遣人員休息外出的機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