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一百五十八章看穿

作為統帥,如何在各種建議之中,選擇最優解,並且堅定不移的實施推行。其實並不容易。

能做到這點,大概就有資格稱之為,“明斷”或者“英斷”“果決”。

例如李二在玄武門之前,其實是有猶疑的。

但在房、杜、長孫、尉遲等人勸說下,做出決斷之後,就立即毫不猶豫的貫徹執行。

這就叫英明果決。

李元徽此前也曾經獨領一軍,統兵萬人也不是沒有過。

自從統轄三郡,節制數萬兵馬以來,作出的種種決議和判斷,以及日常各種軍政事務的處置,都是讓一眾謀臣智士和驕兵悍將信服。

但真正面對這種大戰,要作出決斷的時候,李元徽還是有些猶豫不決。

因為這關係到數萬大軍的存亡,甚至是天下局勢的變化。

以李元徽長久以來的策略,都是求穩為主。不喜弄險。

因為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二哥那種收到上天眷顧的天縱之才。

所以他一直覺得自己很有自知之明。

但他不清楚的是,其實在很多人眼中,他才是天縱之才,氣運滔天。畢竟是提前“預言”梁王慕容盞叛亂,相當於神來之筆。

留下“再議”之後,第一次議事就算結束了。

這也是正常情況,畢竟江東方面也是才剛開始準備出征,還沒有出動。

往往這個準備時間看人數多寡而定,少則數十日,多則數月。

集結部隊,準備糧草,軍事部署,制定作戰計劃都需要時間。

所以留給李元徽做決斷的時間還是有一些的,甚至過早作出判斷並做出部署,有時候還會失去後發制人的優勢。

如果不打算打一個先手的話,那麼因地制宜,隨機應變,才是合理的。

等等...先手?或許可為啊...

因為炎熱的天氣,李元徽依舊穿著一身單薄的青衫,腳上穿著木屐,一副年輕士人的模樣,打算出去散散心。

鎮東將軍位於城中的核心地帶,出了府外面一圈都是宅院,是給一眾幕僚和將領們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