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一百二十二章仇人見面

過了年,還沒等大哥李孝儼到洛陽,正月初五,李元徽就請命回江淮。

廬江太守盧象和淮南太守鄭善道都上奏說境內盜匪叢生,尤其是大賊郭鳳凰,依託大別山一帶的地勢,四處劫掠。

之前慕容英親自率軍去江淮平叛,讓江淮一代的群賊沉寂了好久。

畢竟這些賊寇,都是畢竟相對務實的作風,劫掠一下富戶、商隊還行,要是跟朝廷的中軍幹仗,一個個恨不得躲出八百里。

此外李元徽還特意上奏,希望能從中軍調撥一千騎兵,用於平亂作戰。畢竟現在江淮一代朝廷連成建制的騎兵都沒了。

原本從屬於淮南太守陳王慕容安國麾下的兩千騎兵在戰後已經被打散,發配幽州了。

戰馬倒是有,但從頭訓練一直騎兵耗費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江淮一代又是要地。

代替慕容英處理政務的太子慕容超在詢問過左僕射薛楚意見之後,立即就批准了。

並且很大方的從李元徽舊部驍果軍之中調撥了三百重騎,以及左龍驤軍之中的八百輕騎兵給他。

而李元徽要騎兵,其實更多是為了自己的安全考慮。

從洛陽到廣陵,無論是陸路,還是水路,都不算安全,梁郡、陳留一帶因為趙大坐鎮,還好一些。

其餘潁川、汝南一帶都是盜匪叢生。

要是輕裝簡從,就帶幾十個人,能夠平安到達的江淮的概率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遇到盜匪的概率是百分之百。

李元徽這次回江淮,光是僚屬就有數十個,這些人多數都是帶著家眷、僕從上任,拖家帶口的就有數百口人。

要是沒有足夠的護衛,怕是要出事情。

隊伍之中有不少文職和家眷,所以路線上還是選擇了水路,運量大,消耗小,而且比省時省力。這就是為什麼古代行軍,一般都沿著河流。水運的優勢對比陸路可太大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劉邦韓信能迅速入關中,離不開水運的協助。但武都大地震把天池大澤震沒了,諸葛丞相就得絞盡腦汁想盡辦法運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