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九十八章中秋安康

天盛十二年八月,十萬大軍兵臨壽春,圍城。

慕容英本人駐蹕在淮河北岸的下蔡。

歷史上,建立於東南的政權,大多能統一江南半壁,與北方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而整個東南的防禦格局是以長江和淮河為依託的多層次防禦體系,南方這些軍事重鎮的形成,也都是以此為基礎。

淮河長江相互表裡,發揮著雙重屏障的作用。南北分疆,往往以淮河為大江之蔽,所以有句話叫守江必守淮。

南得淮足以拒北,北得淮南不可保。

正因為淮河的重要性,所以南方在淮河一向置設了一系列重鎮,一控扼淮河支流和淮河的交匯口。

在淮西,是壽春和鍾離,在淮東主要是是山陽和盱眙。

淮河上游支流主要是潁河和渦河。潁河與淮河的交匯口曰潁口,渦河與淮河交匯處為渦口。

壽春就是正對潁口,能檔潁河、淮河方向的來敵。鍾離正對渦口,擋渦河之衝。所以鍾離和壽春,都是淮西重鎮。

此刻,慕容安國看著城下壽春城下的大軍,臉色很是難看,“褚參軍,現在該作何是好?”

不是沒有人規勸過慕容安國,已經在廣陵了,不如直接嘗試奪取京口,而後收取江東與朝廷周旋,行險求存。

此前,有人勸諫慕容安國不要去廣陵,先取廬江郡,出濡須口入大江,沿江而下。

或是與徐州的慕容簡合兵一處,廣發檄文,直驅潁陰。

更早之前,有人勸慕容安國不要輕舉妄動,因為聖人雖經歷廣武之圍,但朝廷威信尚在,青州的慕容選必不能成事,大軍順黃河而下,半年之內齊郡叛軍只有敗亡一途。

貿然起事只能步其後塵。

但這些意見,慕容安國統統都沒聽。

先是襲取廣陵,而後在聽說皇帝到達彭城之後,又迅速返回壽春。

當初給他建議的陳王府長史褚廷讓此刻也只能連連搖頭,“大王,此時,唯有守城一途,與其問我,不如問諸位將軍...”

陳王慕容安國是太祖慕容毅第十子陳慜王慕容行之子,聖人慕容英的堂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