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八十六章上元故人

天盛十二年,四月。

回到長安的慕容英,先是罷朝三日,以悼皇叔衛王。

隨後親自定下諡號,“忠武”。

自武侯開始,這個諡號就成了人臣所追求的最高哀榮。

並葬於先帝陵寢之旁,齊王慕容據扶靈。

而前往廣武勤王的大軍,全都各自返回州郡,且因為變故,皇帝向前在守城的時候答應給賞賜,也沒再提起。

皇帝不提這個,也沒人敢張嘴要。

只有趙翊得到了嘉獎,給他封了爵位,許昌縣侯。但仍令他返回陳留梁郡滎陽一帶,繼續清剿瓦崗軍。

原本被打的十分狼狽的瓦崗軍,在趙翊前去勤王的這段時間內,迅速搶佔了不少城池,兵力也得到了很多補充。

楊邃也代表瓦崗四處聯絡,說服不少周圍義軍加入瓦崗。

瓦崗軍兵力在這段時間內,擴充至六餘萬人。

並且因為楊巡叛亂餘黨的加入,瓦崗軍戰鬥力也在迅速提升。

楊巡當時讓楊邃帶走了數千人,除了楊家的族人、親朋和舊部,還有一千多個百戰老兵。

在一支軍隊裡,老兵的作用非常大,特別是這種打過許多仗的老兵,以其為骨幹,就能在短時間內擴充一支上萬人,甚至更多人的軍隊,並且迅速形成戰鬥力。

而翟讓也大方的讓楊巡的幼弟楊侃獨領一軍,當然部眾是要自己招募。

有著豐富軍政經驗的楊家眾人打理一支萬人大軍,自然是綽綽有餘。

從安營紮寨,到平時訓練,再到戰鬥之中的排兵佈陣,都讓瓦崗友軍們開了眼見。

如果說趙翊這將近兩個月的外出,回到中原戰場上得到的尚且能稱得上“驚喜”,那麼青州都督高晃的回程路,就該說是“驚嚇”了。

高晃所部一萬八千青州軍,在廣武之後結束之後,就立即率師迴轉。

其中有一萬人在白馬上了青州水師的戰場,其餘八千人由高晃親自督領走陸路回返。

行至樂安郡高苑縣至青城縣之間時,突遭伏擊。

兩縣境內自南向北依次有金嶺、銀嶺、鐵嶺緩崗地橫貫,緩崗間為微斜平地、淺平窪地,另有決口扇形地、河灘高地。

伏兵正是利用金銀鐵三道嶺的視線遮蔽,進行了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