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夜襲

幾日行軍,慕容頜所督萬餘人的燕軍,經過了氵黽池,又越過了已經廢棄的函谷關,距離陝縣也只有數十里。

一路上李元徽再沒有出言獻策的想法,反而是對如何部署行軍,如何安營紮寨,如何佈置崗哨這些東西有了更宏觀的認知。

作為記室參軍,軍中大小事無不能過問,主將慕容頜雖然是個草包,但作為副都督鎮西將軍龐令勳可算是沙場宿將。

不僅是皇帝慕容英的侍衛出身,還以郎將之職從徵南魏,北擊突厥,在天盛七年西征吐谷渾獨領一軍,所獲頗豐。

這也是為什麼讓他作為慕容頜的副手。

一來他是慕容英的心腹,二來能力也沒的說。

慕容頜在會師之後就當起了甩手掌櫃的,北邙一戰讓他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清晰的認知,所以一應軍務都交給了龐令勳負責。

李元徽也就跟著龐令勳處理軍務,例如每日行軍多少裡為宜,安營紮寨要選擇離靠近水源的地方,行軍之中各部該如何部署列隊,如何安排殿後部隊,各部之間相距的距離該是多少,每日需要多少軍糧消耗,行軍之中路線該如何選擇等等。

龐令勳對於李元徽這個好學的年輕人也不藏私,幾乎是有問必答,將自己的很多經驗都細細講解。

於是李元徽知道了,光是行軍就有“平行”“山行”“輕行”“重行”“兼行”“騎行”“步行”等多種行軍方式和注意事項。

除了在要對行軍路程計算準確意外,還要認真組織偵查,查明行軍沿途情況。

度水翻山,穿越深林,要派出斥候少隊,搜尋數里之內有無異動人跡,再令人攀上高山警戒。

在路況不明時要請向導帶路,還要拍先頭部隊“治道”“通路”...

然後是移營,斥候哨隊在大軍前面行進,要隨時掌握前方地形地貌,道路,有無天災等影響行軍的情況。而斥候哨隊需要攜帶五色旗來進行預警,每種顏色的旗幟分別對應各種情況。

比如黃旗對應前方有溝坑,樹林沼澤是青色旗,野火是赤旗,深澗是黑旗...

李元徽之前也讀過兵法,但真正設身處地,又是另一番景象。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啊...古人誠不欺我啊...”

回到營帳之中,跟著龐令勳巡營之後李元徽拖著疲憊的身軀坐在床鋪上,忍不住感嘆道。

表兄竇羨君詫異道:“四郎這是從何處尋得的佳句?我怎麼沒聽過?很有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