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從軍

李源又再一次上表,這次是密奏。

作為九卿之一,且擔任鎮守後路督運糧草的重責。肯定是有密奏之權的,不經三省,直達御前。

但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各州刺史、都督,還是朝廷的三公九卿,都極少用啟用密奏,以免遭受非議。

密奏上李源一反常態的不在謹小慎微,直接道出了自己的“毀謗”,楊巡有異心。

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兩個月了,黎陽方向的軍糧和物資都沒運過來。

隨後又給家中寫了封家書,叮囑在家的長子李孝儼小心約束家人,近來恐有鉅變。

等這封家書到了洛陽的時候,已經是七月了

彷彿是為了證明他的猜測,七月初三,楊巡自黎陽起兵。詐稱留守洛陽的齊王慕容據謀反,領兵佔據黎陽,關閉城門,大索男夫。

並向附近各郡發送文書,以討伐高晃為名,命各郡發兵會集黎陽。選精壯五千餘人,船伕三千餘人,殺三牲誓師,起兵反燕。

大燕留守東都的左僕射高士則接到楊巡起兵的消息,立即加強東都的防禦。修武縣民也幫助官軍據守臨清關,使楊巡軍無法過關,不得不從汲郡南渡黃河,繼續向東都前進。

叛軍一路未遇任何抵抗,很快到達偃師。隨後楊巡命其弟楊善才率兵三千從偃師以南沿洛水西進,楊熙自白司馬坂越過邙山從南面向東都發起進攻,自領五千餘人馬緊隨其後。

洛陽方面很快也作出了反應,高士則派河南贊治裴弘策及將作少監宇文祁迎戰楊巡。

此時,楊巡叛軍多為沒受過正規訓練的民夫,手執單刀柳盾,也沒有弓箭鎧甲,但士氣高昂,而大燕官軍雖裝備精良卻士氣低落,兩路討逆大軍皆一戰而潰,宇文祁戰死,裴弘策單騎逃回了洛陽。

東都留守高士則大為光火,卻對面前的形勢無可奈何,他出身渤海高氏,是最早與慕容氏合作的漢人大族,在大燕一朝,渤海高氏與鮮卑段氏堪稱是慕容家的左膀右臂,是當今一等一顯赫大族。

而齊王慕容據,是皇帝慕容英的兄弟。

兩人是慕容英留下輔佐太子慕容統監國的重臣,同為洛陽留守。

但慕容據這個留守,不過就是個掛名,真正事務都是有高士則處理。

至於監國的太子,只有十歲,能做的什麼主?當得什麼事?

年近六旬的高士則身材高大,須容嚴正,並不像是個養尊處優的宰相,更像是個武夫,脾氣也極為火爆,地上跪著一人,卻正是剛剛逃回的裴弘策。

“八千軍馬,一戰而喪,裴弘策,你還有何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