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妙玉

 “徐光啟《農政全書》。

 宋應星《天工開物》......

 他們以為是捨本逐末麼?

 這才是切切實實的,比光說不練得好。”

 這是賈琮的志向之一。

 拉攏志同道合的士大夫、讀書人。

 再潛移默化地研討切實的東西,慢慢轉移到科技上來。

 經歷過賈琮造木牛一事,切實可用。

 王浩如今倒不是十分排斥了,聞言便點頭不語。

 張冇才點頭道:“不妄論朝政是好的,像東林。

 就被安上了黨的名頭,人家起初是一心講學的。

 後來便漸漸形成派系,門戶之見害人不淺。”

 東林是不是黨,史學界爭論不休。

 這種爭論賈琮無心理會了。

 不過蘭陵盟註定是派系,沒有關係辦不成事。

 而現在有必要引而不發、認真經營。

 在勢力沒有真正形成之前。

 不能被人扼殺,成為眾矢之的。

 週六合聽著眾人議論。

 他覺著以研討學術的名頭建盟,沒什麼的。

 時下派、盟、社,可謂數不勝數。

 因此蘭陵盟很安全。

 他想得更多的也是鄉試。

 母親的含辛茹苦、殷殷期盼。

 他簡直無法接受親人、鄉人的失望。

 三人正交談著。

 魏無知翩然而來,團團拱手一圈。

 “蘭陵笑笑生想必穩坐泰山了。

 下一場五經題,咱們再分高下。”

 賈琮不動聲色地應承幾句,魏無知離開。

 張冇才“切”的一聲:“這魏無知不就是有個好舅舅麼?

 瞧他囂張成那樣。”

 ........

 八月十一。

 鄉試第二場又開始進場了。

 陰涼的文昌槐樹下。

 眾考生悠然走過石子甬道。

 彎腰對著文昌槐大人的樹根參拜。

 “文昌槐保佑啊!保佑我鄉試高中。

 不必解元,一個五經魁也足矣!”

 “小生一個亞魁就夠了,也不用五經魁。”

 鄉試第一名為解元。

 第二名亞元。

 三四五名為五經魁。

 第六名亞魁,餘者皆稱文魁。

 作為糊里糊塗的穿越者。

 賈琮也不能免俗,也不是完全不迷信。

 瞧著文昌槐碩古滄桑,風吹而枝葉飄搖。

 樹幹要好幾人才能合圍過來。

 他便也作了一揖,王浩、週六合、魏無知都還正經。

 唯獨張冇才滔滔不絕地念了一篇禱告文章。

 眼見監臨官、提調官、外簾官過來巡視。

 才急急忙忙進號舍。

 八月十二日。

 鄉試第二場的五篇五經題出爐,每個人所修本經不同。

 所以五經題實際上各有五題。

 一共二十五題。

 考生只需看準一經的五題即可。

 賈琮修習的詩經題,其中有三題是截搭題。

 諸如“東門,有女”之類。

 不是截搭題的兩題,又整篇整篇地出。

 諸如“《碩鼠》一章”之類。

 “現在我也算熟悉鄉試的一應規制了。

 就算不能中,這種親身體會的經驗、磨練。

 總歸是有所增益的。”

 剛柔兼濟的湖筆往歙硯黑墨一蘸。

 賈琮安安靜靜地琢磨思索。

 五篇五經題的館閣體文字。

 隨著時間流逝,慢慢從筆端吐出。

 在監視老兵看來,時間流逝是異常的慢。

 他巴不得趕緊下班。

 而對考生之一的賈琮來說,一個時辰。

 毫無感覺地在琢磨、下筆中溜走了。

 直到瞧見窗外的樹影方向、長短,他才知道過了好久。

 “差爺,我要出恭。”

 賈琮放下筆。

 “好,小相公跟我來罷。”

 老兵懶散地開門,帶他往茅廁的方向去。

 賈琮並非不知茅廁在哪,蓋因鄉試需要全程監視。

 ~~~~~

 監臨官、外簾官、提調官。

 都是維持考場秩序,總攬場規要務的。

 至公堂內。

 坐著幾個外簾官。

 監臨官董安摑一一吩咐另外幾個都司、守備、千戶、百戶的武官。

 雙手自然垂在膝上:“鎖貢考試,重中之重的便是防火!

 尤其時下秋日,天乾物燥,荊棘、木柵最易走水。”

 “我大楚京師貢院,建於永樂年間。

 天順明英宗時期。

 貢院失火,燒死燒傷九十餘人。

 後大學士張居正建議改造為磚石結構。

 才有今日的安然無恙。”

 “但防火依然是你等首要。

 廚房、牆外鞭炮爆竹、火石等等之類。

 爾等必要細心探訪,誰失職,本官惟誰是問!”

 “是!”

 一眾武官轟然叫響。

 吼得幾位外簾官一跳,大皺眉頭。

 然後武官們單膝跪地地軍禮起身,退後出去。

 這種場面,可讓府尹大人董安摑威嚴大增。

 “諸位閱卷官也需防範吶,防微杜漸。

 這謄錄、對讀,馬虎不得。”

 董安摑尊敬地朝北抱拳拱手,又忽然笑呵呵道。

 “科考乃國家掄才大典,我等儘量杜絕差錯,才不負於皇恩!”

 “董府尹說得是,我等先去取第一場墨卷。

 但有違反,絕不姑息。”

 外簾官們打著官腔,告辭。

 外簾是墨卷存放處,鄉試閱卷。

 不是考生的親筆手跡。

 必須經過謄錄、對讀。

 如此內簾官看筆跡,萬萬不會看出考生是誰。

 外簾,某間謄錄室。

 李書吏常年在西城御史衙門辦公書文。

 謄錄的字跡清秀,一經他手。

 上百考生的書法都一模一樣了。

 待得找到並且謄錄完賈琮的墨卷。

 李書吏摸摸墨卷糊名處的漿糊。

 他並不知道這一份是不是賈琮的。

 從袖中拿出一份山海書社印發的館閣體稿子。

 微微對照。

 他才敢肯定這份卷子一定是賈琮的,也是錢大人吩咐的那份。

 前後左右地看看。

 一屋子的謄錄、對讀人員,悄無聲息地忙工作。

 李書吏遲疑了一會兒,筆尖輕輕地寫上號數:貳貳壹。

 一個對讀人員過來檢查,鄉試第一場墨卷。

 按府來分。

 李書吏“巧合”地分到了順天府宛平縣謄錄。

 那對讀人員是墨卷審核的第二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