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百種壞毛病 作品

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

 從刑部大佬出來後的劉伯溫,臉色格外凝重。 

 在和道同接觸過後,他心中越發確定了一件事,那就是道同很有可能是被冤枉的。 

 這件案情背後必然還有重大的隱情。 

 可也正是如此,劉伯溫才會有現在這個表情。 

 要知道歐陽倫的妻子安慶公主,可是馬皇后最疼愛的小女兒。 

 劉伯溫知道自己這次做事,弄不好,甚至會把馬皇后都給得罪了。 

 而從至正十八年投靠朱元璋開始,這麼些年來,馬皇后對劉伯溫一直是恩重如山。 

 這天夜裡。 

 劉伯溫懷著沉重的心情帶著這些日子調查的結果,走進了皇宮。 

 太和殿。 

 朱元璋看著劉伯溫提交的都察院報告,抬起頭看著劉伯溫,沉聲問道:“你相信這個結論嗎?” 

 “臣不相信。”劉伯溫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開口道。“但臣無能,督察院查了半個月了,也查不出疑點,所以不相信也得相信。” 

 “不急著結案。”朱元璋拿起茶杯蓋在那封都察院報告上,開口道。“先說說你為什麼不相信。” 

 “臣的直覺。”劉伯溫如實回道。 

 查不出實際證據,能依靠的也就只有這個了。 

 劉伯溫頓了頓,接著開口道:“前些日子,我去牢裡看過廣州市舶司的主事道同,道同的眼睛裡有光,與我這麼些年審理過的貪官汙吏完全不同。我從他的口中得到了一個與現在截然不同的故事。” 

 可只要沒有證據。 

 那麼故事,便永遠只能是故事。 

 在場君臣兩人心知肚明。 

 “還有一點,就是臣心中對淮西勳貴們的一些偏見。在臣心中,這些勳貴們無論做出什麼事情來,臣都不會感到奇怪。” 

 這是劉伯溫的心裡話。 

 因為這樣的事情他見過了太多,太多。 

 別說大明建國之後了。 

 當時朱元璋剛打下金陵城不久,總算是成為一方諸侯了(江南三巨頭)。 

 其中一些勳貴們就開始幹起欺壓百姓的勾當了,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朱元璋的一個義子朱勇。 

 朱勇當著一個老父親的面,強暴他的女兒,遇到老人家的反抗,竟是直接當場將其打死。 

 最後朱元璋拿自己的義子開頭,在金陵城頭將其明正典刑,這才將當時那股子邪風給殺住了。要知道朱勇不僅僅是朱元璋的義子,而且這些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無數,可就算是這樣,該殺還是殺了。 

 那些勳貴們自認有幾個功勞比朱勇大,功勞比朱勇大的又有幾個與朱元璋關係有他親? 

 可在大明建國後,很顯然這股子歪風邪氣又冒出來了。 

 朱元璋在建國後開始一門心思搞發展,因為常年的戰爭以及故元的胡作非為已經使得華夏大地滿目瘡痍,白骨累累,民眾生活急需改善。朱元璋是從底層上來的,對老百姓的不易是最清楚的,同時他對貪官汙吏也是深惡痛絕,他自己以前也經常被官吏欺壓,所以再有這種情況絕不姑息。 

 而淮西集團認為自己勞苦功高,應該多享受享受,也為子孫後代多撈點利益。當然這些所謂的享受與利益,都是建立在剝削平民老百姓的基礎上。 

 其中一些人甚至認為,這天下打下來都是他們的功勞,如今朱元璋坐了那張龍椅就忘了他們,認為朱元璋是對兄弟們不義。 

 他們對義的理解,和梁山泊那些人渣賊寇差不多,跟朱元璋完全就不是一個層次。 

 朱元璋的義。 

 是仁義的義! 

 當年,朱元璋站在金陵城頭,親自監斬自己的義子時,當著皇天后土,日月乾坤對著滿城的百姓說了這麼一番話。 

 “朱元璋的義軍,是義字當頭,是天下最仁義的義軍。” 

 “老百姓,是咱義軍的天。” 

 “誰要禍害百姓,誰就天理難容,誰就不配當義軍,更不配當人。來啊,開斬!” 

 此刻坐在太和殿的朱元璋在聽了劉伯溫的話後,顯然也是想到這件事情,面色開始變得越發凝重。 

 “劉先生,令你繼續追查歐陽倫,務必查出真相。”朱元璋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