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百種壞毛病 作品

第168章 大明軍工廠

 第168章 大明軍工廠 

 由於火銃在元末戰爭中顯示了較大的優越性,朱元璋就是火銃的受益者。 

 因此朱元璋對於火銃同樣十分重視。 

 耳濡目染下,朱標同樣如此。 

 因此在聽了楊憲的想法後,朱標開口道:“楊卿,是準備改進火銃嗎?” 

 建國之後,朱元璋最想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把元代創制的初級火銃加以改良。在原時空,這件事不僅他在做,他的繼位者朱老四也在做,甚至比他做的還要好。 

 困擾朱元璋、朱棣他們的問題,對於楊憲來說,卻是很簡單。 

 在他看來,火銃可以改進的地方也很多。 

 首先便是外形的改進,前膛由直筒改為由筒口到藥室逐漸增大的形狀,即藥室壁加厚,使設計更加合理,也更加科學。 

 其二是增加了火門蓋,使其更加安全、可靠,利於作戰。 

 其三是增配了裝藥匙,使藥量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避免了藥多或少帶來的危險。 

 最後是增加了“木馬子”,用以壓實火藥,增加爆發力,增大射程。 

 總之,就是在火銃的製造和使用上,更加規範、合理和科學。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沒有系統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系統,楊憲會這麼做。 

 可如今有了系統加持,楊憲要做的不是火器改良,而是打算直接掀起一場熱武器的變革。 

 火銃再怎麼改良,還是火銃。 

 楊憲要做的是跳出火門槍,直接打造屬於大明的精英級別燧發槍。 

 其中難題之一的火藥問題,早在兩年前,便已經解決。如今城外的,揚州火藥廠到現在都還在正常運作。 

 需要做的只是生產火藥顆粒而已。 

 這一次,正好趁著這個機會,楊憲準備直接打造一個軍工基地。 

 他手中別的不多,就是地多。 

 當時接手揚州時,就是一座荒城,很多無主之地,自然被順理成章收歸國有。 

 楊憲在原本火藥廠的山頭附近,直接又是圈了兩座山。 

 將這一整塊區域,劃為軍工重地,四周拉起警戒線,12個時辰輪流派人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