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劉連長 作品

第1744章 王雲龍的想法


                 一個老連長激動的說著,他當年就是從南京保衛戰當中突圍出去的,經歷過無數的事情,也知道戰爭有多麼慘烈。

  “謝謝你們,謝謝你們……”

  一群老兵們在訴說著感謝,他們深知打仗的時候後勤的重要性,可以說打仗打的就是後勤,只要後勤的各種物資能夠及時送到,哪怕他們打光了也沒關係。

  就怕這物資無法及時送達,結果他們在戰場上沒子彈,也沒吃的,也沒喝的,一邊忍受著身體上的痛苦,一邊還要警惕著日軍隨時打過來的進攻,可謂是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摺磨。

  “放心吧同志,不用感謝我們,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你們在前線打仗的時候都小心一點,現在上海的鬼子兇著呢,知道自己被包圍了,那都是會拼命的!”

  這個女同志一邊說,然後一邊還從旁邊的桌上拿過一張平安符塞進了這個老連長的手裡。

  “雖然我們新四軍不太信這個,但是這是我們老百姓親手做的平安福,希望它能在戰場上給你帶來好運!”

  什麼菩薩和神仙的保佑在戰場上可能都不管,但是無數老百姓親手縫製的平安福,摸起來是那麼的溫暖。

  因為這是代表後方有無數老百姓支持他們,將充當他們的後援。

  一個個士兵緊握著手裡的平安福,然後將其掛在了自己的脖子上,這些平安符非常簡陋,一個紅繩,加一個黃布小包,上面還印著雜七雜八的小字兒。

  有一些士兵認出來上面的字兒了,看起來像是小孩子寫的,就寫了平安兩個字。

  當然了,所有人的平安福都是有差別的,有些人寫的是一句話:

  “勇敢的戰士,希望戰場上子彈都繞著你走!”

  “親愛的兄弟,我會在後面給你準備好吃的!”

  “別怕,我這平安符能擋子彈!”

  “……”

  諸如此類的話語很多都是什麼大白話,一看就能看得懂的,一看就知道是老百姓自己說的。

  這個時候任何高大上的話都沒有老百姓隨口說的一句祝福有用。

  一個個粵軍將士身上掛著平安福,腳上穿著老百姓做的棉鞋,兜裡揣著兩塊壓縮餅乾和一些發熱的蒸紅薯土豆之類的,背上還揹著一套薄薄的棉被,一套行裝就變得比較齊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