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父子上陣 作品

第六百二十四章 李陽和許靜雯的關係


                 接下來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獨立軍一邊和日軍爆發小規模的戰鬥磨練自身的戰鬥力,一邊休養生息擴大化。

  至於李陽,他則是跟著許靜雯去了地方上。

  最近一段時間,老百姓雖然擁有了煤炭和煤爐子可以取暖,但實際上僅僅能做到溫飽而已,對地方經濟沒有什麼太大的貢獻。

  尤其是大冬天的,一個個都窩在家裡不出來,這就根本沒辦法對經濟做貢獻了,更無法擺脫自身的貧困。

  所以李陽就和許靜雯商量著,找個辦法幫幫他們。

  李陽的想法很簡單,中國現在屬於農業社會,各種工業還不發達,但是手工業其實還是可以的。

  老百姓不會操作各種機器沒關係,那就大力發展手工業。

  像什麼八路軍所需要的各類軍裝,鞋子,還有帽子什麼的,都可以分發一些下去給老百姓做。

  這樣一來,老百姓在家裡的時候也能夠賺到一個手工費,雖然錢不是很多,但起碼比整天窩在家裡吃閒飯要強,最重要的是這樣還能讓他們看到希望。

  等到了來年,李陽就會想辦法把這些人安排進被服廠,或者服裝廠。

  現在在八路軍的地盤上已經出現了相當一部分私營經濟,頭腦比較好的商人知道在北安鄉這邊建立一個服裝廠。

  不得不說,這些商人的頭腦不是一般的好。

  知道八路軍這邊有縫紉機,環境特別的安穩,還有大量的女工,對於服裝業的發展絕對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但是處在一些偏遠地區農村的老百姓,就沒有城鎮老百姓生活好了。

  她們一邊要照顧自己家裡的老人孩子,還有一邊做其他的事情。

  不得不說,這年頭的女同胞們確實生活的很辛苦。

  男人在冬天的時候活的其實也不是太強,雖然洗衣做飯用不上他們,可一旦有什麼重體力活或者是玩命的活兒,基本都是他們上。

  總體來說分工還是可以的,就是沒有足夠的工作崗位給他們提供。

  許靜雯的邊區政府就是用來幹這個的。

  按照他的說法,根據地的這麼多勞動力都不能浪費了,全都得用來發展經濟才行。

  “小靜,這大冬天的到處都是積雪,你確定老百姓們願意幹活?”

  李陽一邊走,一邊對著許靜雯問道。

  後者非常肯定的點了點頭。

  “你就放心吧,咱們根據地的老百姓都最能吃苦的,只要有賺錢的機會,他們都不會放過。無論多苦多累都行。”

  這話李陽贊同。

  中國的老百姓永遠都是最能吃苦的,這其中有許多是歷史因素,還有一些就是中華民眾勤勞本分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