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父子上陣 作品

第五百零二章 成功了?


                 有一個工程師還拿起鋼管敲了敲,他能通過聲音辨別鋼管制造出來的好壞,敲完以後整個人都興奮了。

  “對,就是這個聲音,就是這個聲音啊,雖然和國外的鋼管有所差異,但是絕對差不到哪去,這根鋼管一定能用來造槍。”

  這個工程師很肯定,畢竟這是他的專長。

  總之一群人圍著鋼管轉了好幾圈,最後還是張廠長把李陽拉了過來,指著這些鋼管問道:

  “陽子,這些鋼管是你造出來的,你就說現在下一步該怎麼進行吧。”

  李陽看了看這些鋼管,眉頭還是緊皺,因為這和他的預期完全不一樣,甚至可以說還沒有達到他的預期。

  看樣子他們自己生產出來的機器還是有問題的,無法制造出質量更高的槍管來。

  不過當他拿起一支鋼管仔細的看了看過後,便對著張廠長說道:

  “張叔,無論情況怎麼樣,我覺得我們都要試一試,準備拉膛線吧。”

  聽到李陽的話,所有人都點了點頭。

  “對,要死也要讓我們死個明白,哪怕是不行,也要試一試。”

  “沒錯,現在我們製造出來的無縫鋼管質量比以前好了很多,我相信就算這次不成,我們只要不斷的試驗下去,就一定能夠成功。”

  顯然這些工程師都很有信心,就是因為機器設備製造出來了,有了一個簡單的雛形,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攻克各種技術了。

  這種技術並不是很困難,最起碼洋人已經在好幾十年前實現了,沒道理,他們整個八路軍這麼多人,這麼多喝過洋墨水的留學生卻連洋人幾十年前製造出來的東西都搞不懂。

  李陽讓機器繼續生產無縫鋼管,自己則是帶著一些鋼管去拉膛線。

  說實話,槍管拉膛線也是一個技術活,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一點也不簡單。

  第一個就是對於鑽頭的要求比較高,那麼長的槍管,鑽頭你不能太短吧。

  一旦鑽頭長了,就會出現左右搖擺的情況,到時候就容易出現誤差。

  有時候鑽頭太細的話,甚至還會出現彎曲的情況。

  這就對鑽頭質量的要求很高。

  但是好在八路軍在這一方面還是有一定經驗的,製造出來的相關設備也不是很差,拉膛線已經採取了機器和人工結合的方式。

  一頭騾子拉著機器轉圈,然後齒輪就轉動起來,一根鑽頭伸進館裡面不停的拉著,切割的聲音十分刺耳,時不時還帶出來一些細小的碎屑。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他們的槍管質量確實不差,否則拉長膛線的時候不會這麼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