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父子上陣 作品

第四百四十四章 喜歡甩鍋的李陽


                 “招商引資的意思就是,把外部的商人引進來,他們售賣的商品種類很多,這樣一來,根據地裡面的人也能夠買到更多的商品。說個不好聽的話,就算鬼子的商人要進來也不是不行,但是必須遵守我們的規定,老老實實的交稅。”

  “啥?你小子居然還想從外部引商人進來,且不說混進間諜怎麼辦?最重要的是這些商人怎麼肯到我們這邊來?”

  間諜的問題,劉師長倒並不是很擔心,畢竟哪個部隊周圍沒有幾個間諜。

  敵人要清楚他們的動向,無論怎麼防都防不住的。

  最重要的是,商人對於八路軍好像不是很友好,願不願意來還是個問題呢。

  “嘿嘿,爹,這你就不懂了吧?我可告訴你,咱們八路軍的每一個根據地絕對都是發展經濟的好地方,不因為別的,就因為咱們手裡頭掌握著許多的人。

  人在經濟學上被稱作是勞動力。至於勞動力是什麼東西,你暫時就不用懂了,只需要知道有了勞動力,咱們就能源源不斷的掙錢,還能讓老百姓的日子好起來,最重要的是交的稅還不至於太多。

  至於外界的商人怎麼進來的問題,我已經搞定了,上級不是說了嘛,咱們要大力發展地方經濟,副統帥最近幾年一直在做這件事,你沒見有許多的商人都想到我們根據地來做生意嗎?只是害怕咱們不同意,所以一直沒敢進來。”

  其實八路軍的物資匱乏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鬼子的封鎖是主要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戰爭這種系統性原因,剩下的幾個原因也很重要,比如商人對於八路軍根據地的不確定性,萬一來了,被砍了怎麼辦?

  萬一來了以後不掙錢怎麼辦?

  萬一來了以後遭遇官員的盤剝怎麼辦?

  各種問題都有。

  所以他們才不敢來,進一步加劇了八路軍根據地的物資匱乏情況。

  當然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八路軍根據地的老百姓都很窮,人窮就會縮衣節食,說白了就是節儉,但是如果每個人都這麼節儉的話,經濟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

  經濟上有個概念叫做消費力,如果不能拉動消費,上哪兒發展經濟去?

  如果現他們這邊的人沒有什麼消費力,哪個商人敢過來?

  到時候做出來的東西沒人要,褲衩子估計都會賠光吧。

  不過這些東西劉師長是不懂的,他就知道怎麼打鬼子攻山頭,哪裡懂得這些彎彎繞。

  經過李陽的一番講解,劉師長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李陽不知道老爹有沒有真的聽懂,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老爹應該是還有些顧慮,所以才不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