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父子上陣 作品

第三百九十一章 掏錢吧


                 徐棒子不想和劉旅長說話了,他感覺這個傢伙一點也不好騙了,尤其是獨立旅的李陽出名了以後,那整個獨立旅的人都不好騙。

  “馬上給我們準備馬車,這一次我們後勤部沒有帶那麼多的車,你們獨立旅需要出一部分。”

  “行,馬上給你們準備。”

  劉旅長這一次繳獲了不少的馬匹,湊出一些馬車來還是沒有問題的。

  結果和後勤部的交鋒就這麼簡單的結束了。

  不過還有一場巨大的困難也隨之到來,那就是李陽對根據地的經濟生產狀況的重新安排。

  三天後,李陽總算從房間裡面出來了,但是寫出來的東西卻有一尺多厚。

  其中第一本就是對殘疾戰士的分類標準,哪些人適合幹什麼?應該怎麼判別他們?

  最近哪些工廠需要人,李陽又會重新弄出什麼新的產業?

  再然後就是各大工廠的重新整合,第一個就是兵工廠,他是獨立旅的命脈,各種生產線必須要重新分開了,然後採取流水線作業,加快效率。

  然後就是農場,哪些人養雞哪些人養鴨?這都是要分配好的。

  所謂術業有專攻,讓一部分人專心致志的養一種家禽,總比讓他們雜七雜八的養要強。

  還有就是他們要圈地,畢竟農場需要很大一塊地方。

  另外就是建房子的問題,既然有了工廠,總不能讓大家都露天作業吧?

  廠房總得有幾個吧?

  兵工廠老兵的家人要是過來了,總得有個住的地方吧。

  所以李陽準備把整個北安鄉都擴張起來,農場也要建立好幾個,最好每個團下面都有一個,分別建立在這附近各個地方。

  當劉旅長和韓政委聽完李陽的規劃以後,長長的吸了一口氣,然後就是許久的沉默。

  最後李陽等的不耐煩了,有些急促的問道:

  “你們聽完不說話是幾個意思?同不同意起碼吱個聲啊。”

  政委想了想,最後小聲問道:

  “陽子,你知道咱們要建立這麼大的工程,需要花多少錢不?”

  “我算過了,至少需要20萬大洋。”

  聽到這個數字,一群人倒吸一口涼氣。

  “這也太多了吧,咱們賬上現在就只有不到10萬大洋,根本不夠啊。”

  “是啊陽子,咱們壓根沒那麼多錢。”

  看到這些人的回答,李陽有些無奈的拍了拍自己的額頭,然後說出了一個名詞。

  “分期建設!”

  “每一期的投入大概是5萬大洋,這你們總拿的出來吧。”

  一次性把所有的東西都建立好,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分期建設,然後各個廠的產出再重新循環建設,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讓根據地的經濟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