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多爾袞 作品

第 1308章 土地法令

  半數繳納賦稅後,剩餘部分歸開發者所有。

  此為大明國策,百年不得變更。”

  方正化唸完了這一段,將聖旨兩根卷軸併攏,抬眼環顧朝臣。

  這是陛下的意思。

  方正化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晰——他就是皇帝陛下手上的刀!

  與王承恩不同。

  王承恩更多的事陪伴陛下身邊,作為內廷閣臣使用的。

  司禮監的太監,與朝堂上的內閣大臣,是一樣的作用。

  都僅僅只是皇帝的秘術而已。

  華夏素來講究“家國天下”。

  何為家?

  並非指的是千家萬姓,而是指的皇家。

  家國天下,實際意義就是“皇帝領導下的天下”!

  華夏曆代王朝,因為權利鬥爭的殘酷性,因此史料中,對於這一點交代的並不多。

  但是,素來都有“華夏小朝廷”的朝鮮,因為文人自大的特性,因此,對於朝鮮的記載,並未“諱疾忌醫”。

  這個舉動,就導致了朝鮮才是這一點的鮮明闡述者。

  因此,對於朝鮮的稱呼,文人毫不避諱“家國天下”的本質。

  比如這時期的朝鮮,就被稱為“李氏朝鮮”。

  ——君權天授下,皇帝代表了國家。

  這一點與後世是不同的。

  既然皇帝代表了國家,因此,朝堂上的朝臣,代表的就是政府的運作。

  朱元璋吸取古人的經驗,覺得丞相一家獨大,造就了歷史上的動亂。

  因此,他藉著胡惟庸案的東風,徹底罷黜了丞相制。

  老朱的舉動,得罪了整個官場。

  於是,在短短八天時間內,朝臣變著花樣的上交奏章,請皇帝決定。

  這一手,熟悉政治鬥爭的,都能明白背後的用意。

  ——軟罷工麼!

  果然,洪武十五年,接連八天時間——

  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閱奏章兩百多件!

  平均每天,要處理國事四百多件!

  朝臣準備用大量工作,逼迫朱元璋恢復丞相制度。

  背後的真實原因,就是——丞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朝堂第一人!

  這是官員們的“無冕皇帝”。

  誰想讓自己沒了奮鬥的“目標”與"動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