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於80年代 作品

第444章 賑災義演

  等棉衣到了受災群眾的身上,記者們採訪他們的時候,棉衣胸前背後,那些鮮亮的企業和產品名稱,再一次藉著電視臺新聞報道的東風,讓時刻關注著災情和受災群眾的人們,認識了這家有責任感的企業。同時也讓縣裡的領導們又一次跟著露了個大臉。

  看到這次不僅支援了災區,還意外獲得了這麼好的廣告效果,唐偉東的心思又活絡了起來,遂產生了一個趁熱打鐵的想法。

  還不知道可不可行,所以唐偉東也沒跟李玉英提,自己就又跑回來京城,找到了陳臺長。

  “小唐,你們企業這次做的好啊,很好,節目播出後,帶動了一大批集體和私營企業捐款捐物,算是替國家解決了一部分困難。領導在公開和私下場合裡,都對這次的事情讚賞有加。希望你們能繼續保持這種優良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見面,陳臺長就笑容滿面的,對唐偉東和河東村的企業大加讚賞,毫不吝嗇的誇獎。他說的領導,只能是更高層次的領導,看來河東村的企業,這次真入了領導的法眼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帶來直接的好處。

  唐偉東略微謙虛了幾句說道:“謝謝領導的抬愛,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我這次來,是有個新想法,尋求領導的支持來了。”

  “哦?你說說!”陳臺長有些訝色的說道。

  “是這樣的,在這樣的大災面前,咱們的老百姓都踴躍的捐款捐物,同心戮力,但總歸是過於分散,僅靠一些新聞報道,形成的影響力總歸是差點。於是,我就想著,把演藝界的一些人組織起來,辦一次賑災義演,一切費用我們企業可以承擔,咱們臺裡只要播放出去就行。我想老百姓對這樣的方式的關注度應該會更高,您看,我這個想法有可行性嗎?”

  唐偉東也沒客氣,直接說出了心裡的打算。當然,他這麼做,也不是無償的,只要演出能辦成功,並且播放出去,那麼做為出錢出力的舉辦或者協辦單位,又將是一次巨大的廣告效應,企業和產品的美譽度,將能再次得到提升。

  “唔,這個嘛……”

  義演這個事,不是個新鮮事,不管在抗日時期還是抗美援朝時期,國內都有過無數次了。不過,在建國之後,賑災義演的提法還是首次,以前的義演基本也多是藝人們自發的、單獨的行為,真正有組織的大型義演活動還尚屬首次。唐偉東也是從十多年後的那次,兩岸三地的演藝界人士,為抗洪救災自發的義演上得到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