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湖居士 作品

第1925章 發國難財起家的人

    掛斷電話。

    唐赫德說:“我打電話給王美玲,請她晚飯,聊聊大生銀行的事。”

    陳文看向方書正:“要不,老方你回家陪嫂子小寶?”

    方書正笑道:“好啊。”

    晚上6點半。

    銅鑼灣,避風塘。

    風順號船塢餐廳。

    王美玲今天沒有手術,正常時間下班。

    美麗的女醫生,今天的穿搭與昨天是兩個風格。一身白底黑花的長袖連衣裙,雞心低領,脖子上繫了一條白色絲巾,一頭小波浪捲髮披散在雙肩。

    撲面而來的輕熟氣息,與陳文熟悉的蘇淺淺梁冰校花截然不同。

    進了包間,王美玲笑著打招呼:“陳先生,唐先生,我沒有再遲到哦!”

    唐赫德接話:“就算以後再遲到,你也別自罰一大杯酒了,你酒量不行。”

    四人落座。

    楊起良悶頭吃,不說話。

    今晚不喝酒。

    吃著龍蝦石斑,喝著瑤柱粥,上了一天班的王美玲,臉上恢復了紅潤。

    女人讚歎:“這處船塢,我最喜歡了,只可惜很快不復存在。”

    陳文問:“昨天唐兄也這麼說,卻沒向小弟解釋緣由。”

    唐赫德說:“我今天說話太多,累了,美玲你來給陳先生說說吧。”

    王美玲輕輕嘆口氣,女醫生給病人解說病情般的性感聲音,講述了海上原住民的辛酸史。

    港島是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但並非每個人都過上小康生活。

    在這個充滿複雜歷史成分的地方,有許多類型的族群,生活水平糟糕的有幾類,包括公屋的難民、九龍城寨的遺民等等,這些人的共同特點是外來人口和因為戰爭遷徙來港島。

    但,條件最差的,反而是港島的一類原住民,也就是海上部族。

    自鴉/片戰爭導致港島被英國佔領以來,在維多利亞港生存著幾萬名在海上謀生的人。

    他們駕駛小舢板和小駁船,往返於遠洋巨輪、漁輪和碼頭之間,從事貨物的最後一公里轉運和日用品蔬菜販賣。

    這些人,吃住在小船上,繁衍後代也在船上。近百年來,幾代人皆是如此,便形成了港島的海上部族。

    由於他們在海港的水面謀生,因此不擁有陸上的土地所有權,房地產的紅利與他們毫無關聯。

    更悲哀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港府政策的改變,這些海上部族的生存條件不斷地經歷重創。

    70年代以來,貨運接駁的時代結束,海上部族進行了一次生存方式轉型,他們在維多利亞港開設船上餐廳,80年代末期生意達到了歷史巔峰。

    但隨之而來的一些問題,被很多港人投訴,其中一項便是指責船上餐廳將汙水和垃圾排入海港的海水裡。

    此時的港府,不是人民的港府,而是英國的港督掌權,處理辦法簡單粗暴,不是想辦法接通排汙管道,而是禁止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