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大都督 作品

第146章 第一次御前內閣擴大會議(貳)

 “萬萬不可!” 

 內閣首相宋九齡斷然開口,旋即緩了緩語氣道: 

 “錢財缺口你不是說要叫投總補齊麼?那太學只補糧食缺口就好了。這三百太學生,一人五千石糧食,中原地區沒有湊不齊的道理,不需要其他人接。” 

 河東侯薛定貴終於忍不住附和道:“便是出得起糧食,也不能叫不三不四的人隨便就進了。江東巴蜀根本不聽朝廷調遣,憑啥給他們好處?尤其是商人之子,多少錢糧都不能給進!” 

 好好的一場眾卿逼宮內閣,被這傢伙攪和成了利益勾兌,府寺上卿、內閣相國、實權大將皆是神色不太好看。 

 可是難得這傢伙肯開一次口子,為了兒孫前程,說啥也得接住了,說啥也不能叫江東巴蜀佔了便宜,說啥也不能叫商人破了大局! 

 丙申科科舉可是整整四萬七千多人,有幾個有把握能穩進前六百的? 

 姜雲逸當然心中有數,不給他們明著開口子,他們也會想別的辦法。 

 任何好的政策,如果脫離歷史現實,註定無法落實。 

 未來隨著三級教育體系的建立,民智逐漸開啟,人民群眾對公平的要求會越來越強烈,但不公卻始終無法根除,這便是階級社會的歷史侷限性。 

 後世社會發達到那種程度,不也還是有無數的不公?不合法的如冒名頂替、替考、作弊、洩露考題、面試貓膩等,都是特權催生出來的;合法的如自主招生、國際學校、奧賽等,也都被特權腐蝕異化了。 

 直接導致這些原本有一定合理性的途徑,因為潛藏著捷徑的特性,遭到特權日益侵蝕,而受到越來越強烈的質疑和詬病,最終不得不加以嚴格限制。 

 為了維護普遍性的公平,只能把特殊性往死裡壓制,反而愈發加劇了普遍性路徑的僵化和內卷。 

 這種螺旋式下降的惡性循環如何克服,姜雲逸還沒有太好的思路,但眼下,出於多方面的現實考慮,還是不得不扔出這個下下之策維持局面。 

 現在付出的這些代價如果不能產生十倍百倍的正向收益,那麼朝廷終究會陷入蠅營狗苟、每況愈下的窘境。 

 科舉制度也將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腐化墮落,最終難逃舉薦制那般成為制約朝廷施政和社會發展毒瘤之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