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湖

 商業嗅覺敏銳的荷蘭商人從記錄哈德孫航海成果、航海路線和見聞的航海日記上找到了一個可以迅速致富的商機! 

 哈德孫的航海日誌中記載,荷蘭探險隊來到“哈德孫河”(以哈德孫的名字命名)附近停泊時,有穿著獸皮外衣的友好印第安人前來和探險隊接觸,希望能和探險隊進行物品交換,而探險隊也確實滿足了這些印第安人的請求,用隨船攜帶的珠子、刀具、金屬器和其他不值錢的小玩意兒跟印第安人交換了食物、水果、菸草,還有動物毛皮(主要是河狸皮)。 

 哈德孫傳回來的資料還顯示,當地印第安人非常友善謙和,渴望與他們進行交易,還說會準備更多更好的物資等待他們下次再來,而就是這個消息讓荷蘭商人們格外興奮,因為他們看到了一個發大財的機會——即與印第安人進行毛皮貿易,然後再將北美洲的毛皮販賣到歐洲市場,從中賺取暴利。 

 早在北美洲貿易還沒有興起的年代,荷蘭人的幾個大城市(阿姆斯特丹、安特衛普等)就已經成為了繁榮的商業中心,這讓荷蘭人很早就接觸了利潤豐厚的毛皮貿易。 

 17世紀早期,荷蘭人的商業非常發達,是歐洲商業的中心,擁有三百多個城市,涉及金屬製品、船舶用具、玻璃製造、製糖、印刷、銀行、漁業、造船業、麻織業、毛織業等多個行業。 

 當時,荷蘭主要與俄國進行毛皮貿易,用歐洲的各種貨物交換俄國的毛皮,然後再將獲得的毛皮賣到歐洲各地的市場上賺取利潤。荷蘭人進行的這項生意非常火爆,因為從15世紀晚期開始,不光華麗的毛皮衣物開始走俏,河狸氈帽也開始在歐洲流行起來,人人都極想要一件華美的毛皮大衣和一頂密實柔順,能承受住最惡劣氣候的河狸氈帽,而此時歐洲的市民階級崛起,人們逐漸變得更富裕,對毛皮有了更旺盛的需求。 

 但荷蘭和其他國家的毛皮商人面臨著一個大問題,那就是俄國的毛皮供貨量日漸衰弱,而歐洲大陸上卻找不到其他能大量供應毛皮的新供貨商!因為為了獲取毛皮,歐洲的獵人們已經屠殺了歐洲大陸上的大部分野生毛皮動物,並且此時的俄國人還沒開始征服西伯利亞,所以歐洲商人們能獲得毛皮數量越來越少。 

 但哈德孫傳回來的消息,完美的解決了荷蘭毛皮商人的這一難題! 

 其實,法國人在哈德孫進行探險之前,就已經從北美洲帶回了許多毛皮,並賺了大錢,荷蘭人對此也非常羨慕嫉妒恨,但荷蘭人並沒有門入參與到其中。為此,激進的荷蘭商人還想到法國人的地盤上搶生意,但最終因為顧忌與法國的同盟關係而沒有成行。現在多虧了哈德孫,荷蘭人找到了北美毛皮貿易的門路!這能讓毛皮商人賺更多的錢,因為北美洲當時還沒有關稅!並且只要用一些沒什麼價值的小東西就能從印第安人手裡換來成堆的優質毛皮! 

 而有意思的是,雖然哈德孫探險隊發現的地點(哈德孫河)距離法國人的地盤很遠,但卻在英國人宣稱佔有的地盤上,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於1606年宣佈北美洲北緯34°至45°之間的土地全歸英國所有,他國不許前來殖民地,但荷蘭人對英國的這種“地圖開疆”的行為表示不恥,照樣宣稱當地的主權歸自己所有,並且不管不顧正常進行了殖民行動。 

 此時激動不已的荷蘭毛皮商人很快就開始召集人手,組織船隊,由範特韋恩霍森公司率領,於1611年跨越大西洋來到了哈德孫河,將探險隊的航海成果轉化為現實利益。 

 荷蘭人迎來了開門紅,因為很快更多的荷蘭船隻就來到了哈德孫河,尋找印第安人交易毛皮,並大獲成功。 

 而北美毛皮貿易的發展,也讓更多荷蘭毛皮商人看到了“錢途”,紛紛駕船前往哈德孫河流域做生意,由此又引發更多的矛盾衝突,讓當地的毛皮貿易陷入瓶頸。 

 最終荷蘭的莫里斯親王和議會不得不出面調解,讓之前無序又相互競爭的各家毛皮公司坐下來解決糾紛,而經過各個毛皮公司長時間的“扯皮”,這些荷蘭商人共同組成了一家貿易公司,名為新尼德蘭公司,於1614年10月14日正式獲得了在哈德孫河以及附近地區進行貿易的5年獨佔權,而荷蘭政府也將藉助商人之手佔據的這塊地盤命名為新尼德蘭殖民地。 

 之後,為了儘快在北美洲的毛皮貿易中佔據好位置,新尼德蘭公司很快就在自己地盤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立了交易點,開始全年不休的和附近的印第安人進行毛皮貿易,順便維護相互之間的關係,而這就是荷蘭人殖民北美洲的最初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