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權利的棋盤

 第二日,大朝會,文武百官各列左右,朱林和幾個兄弟站在最前列,這站位是按照身份地位官職排列的。 

 就算是李善長都要靠後。 

 朱元璋很快就命令太監宣旨,給朱林封賞。”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漢王殿下參與北伐戰爭俘虜蒙古貴族斬殺蒙古鐵騎三萬,並且運送糧食提供火器,致使我軍大勝,賞賜稅部左侍郎,統管大明稅務局大明物價局,另賜漢王殿下,丹書鐵券一個,免死無數次,特令河南王王保保的妹妹敏敏帖木兒觀音奴嫁於漢王為側妃,漢王因戰受傷,此乃三衛人員不足導致,特此赦令三衛擴編為九衛。欽此。” 

 這道聖旨被宣讀完畢,奉天殿之內大臣面面相覷,啞口無言,好傢伙,簡直都要封賞到天上去了,是不是下次就要加九錫,封上柱國,加封天下兵馬大元帥了。 

 朱林也愣在了原地,老朱居然給他的封賞比他想要的還要多的多。 

 他本來想著納一房嬌妻美妾得一個丹書鐵券就滿足了,沒有想到朱元璋再次將朝廷的稅收大權交到了他的手中,並且給他的親王護衛指揮使司增加了三倍的人數。 

 原本朱林手中只有一萬五千多兵馬,但現在足足就有五萬多人,大明朝五分之一的士兵已經臥在了朱林的手中。 

 這既是給他的賞賜,也是給百官的警告,朱元璋已經杯酒釋兵權,準備要將各個地方的軍權集中到朱姓子孫的手裡,如果沒有猜錯的話,等到北伐之戰結束,嶺北行省便是漢王的封地,也就是幾千裡的草原,全都是漢王的。 

 “漢王殿下,還不謝恩。”宣旨太監已經拿著聖旨下到階下來到了朱林的面前。 

 “兒臣,多謝父皇的賞賜,願為大明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這是發自內心的,就就相當於老總直接將公司的原始股交給了你一部分公司,掙了多少錢你都可以分紅。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奏。”李存義站了出來。 

 “皇上,萬萬不可如此封賞啊,您有這麼多的兒子,如果一個皇子就要掌握五萬兵馬,那麼日後朝廷將無兵可用,希望您能收回諸位皇子的獨斷之權和領兵之權。”李存義說。 

 “是啊,皇上不可讓一人的權力過大,財政大權握在一個人的手中,那可便是極大的隱患吶,漢王殿下手握五萬大軍,更是擁有著大明所有稅務的監察之權,再加上他有數個商行,刊印的各冊圖書,販賣的各種香水肥皂,他一個人的銀錢便可抵得上一洲之稅了呀。”胡惟庸上前。 

 “皇上,漢王殿下手握五萬大軍,如果他將這些大軍等到就藩之時,全部帶到關外之地,每年大軍要花多少的糧餉來養活他的大軍?最重要的是,他並不是您的親兒子。如果謀反…” 

 此話一出,在場之人更是如遭雷劈,有的話可以說,有的話絕不能說,因為龍有逆鱗觸之必死。 

 你這直接說朱林可能將來謀反,那就是其心可誅,這話一出,讓朱林都不由得脊背發涼。 

 “老雜毛,你真是該死啊,聖人有言,養恩重於生恩,我從小父母雙亡,即將餓死養在馬皇后的膝下,拜其為義父義母承蒙聖恩,父皇母后不棄下嫁臨安長公主,兄友弟恭母慈子孝,你居然如此惡意揣測,這是置我皇家的顏面於何地?” 

 朱林急了,如果不是在奉天殿之上,他直接從懷中掏出手槍,當場便將這個老王八蛋突突了。 

 “太常寺卿呂本,妖言惑眾離間天家骨肉親情,庭杖五十,押入天牢。叉出去。” 

 朱元璋直接命令左右的侍衛將呂本叉了出去。 

 隨後外面就傳來了砰砰砰的杖責之聲,以及呂本的慘叫。 

 要知道廷杖那可是極度羞辱人,傷害人的一種刑罰。 

 受刑之人首先要被拉到奉天殿之外的廣場上,在大庭廣眾之下脫光受刑人的褲子,讓他們的臀部露在外面。 

 施展刑罰的人,那也不是等閒之輩,手上都是有功夫的,最重要的是廷杖的杖,那也是特殊處理過實心硬木,通體發紅在頂端用鐵皮包裹上面還有尖釘。 

 一杖下去,屁股直接變成花灑,就像貓和老鼠裡的湯姆坐在釘板上了一樣,打中之後並不會拔出來,而是向外一拉,就像犁地一樣,當即就是一片血肉模糊。 

 五十杖,說白了就是活活打死。就算是身強體壯的將軍,承受二十杖已經是疼痛不已,休養半月,文人二十杖就可以打死了 

 這是朱林根據後代清朝人特殊改編過的,美其名曰一丈紅。打完之後還要拖行數十丈,以儆效尤。 

 當然了,打人的人都是手上有功夫,心思通明之輩,知道到底是往死裡打,還是隻是做一個面子功夫? 

 如果把朱林推出去,打上一百庭杖,朱林第二天都能下床。雖然很多人想讓他死,但是隻要老朱不想讓他死,他就死不掉。 

 隔著麻袋能將草屑宣紙全部打爛,隔著麻袋可以讓豆腐毫髮無傷。 

 看到朱元璋直接發落了呂本,朱林才不由得鬆了一口氣,朱元璋還是相信他的。 

 “皇上,呂本雖然咎由自取,禍從口出,但他所說的事情您不可不防,您連這些年打仗的兄弟都信不過了嗎?急於收繳兵權。”李存義說。 

 “不放在我們這些當兒子的手中,難道放到你們這些文官手中嗎?你們之前這些文官總懷疑我的權力過大,懷疑我謀反。” 

 “但是自古以來,哪有自家人謀反的,你們仔細算算,秦朝是亡於農民起義,漢朝是被曹魏篡權,晉朝是五胡亂華,隋唐都是藩鎮禍亂,這些一樁樁一件件全都是異姓之人,權力過大造成的動亂。” 

 “有哪一個朝代是亡於兄弟相爭,父子相殘的?從來都沒有,都是外姓人的狼子野心,我們難道不能吸取歷史教訓嗎?” 

 “再看看三國劉備,知道自己是漢室宗親,哪怕是一介匹夫,依舊不忘報國之志,一生興復漢室,難道我們這些明朝之人連古代先賢的十之一二都學不會嗎?”朱林此刻,便如同機關槍一樣,連續不斷的對著文官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