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奉旨監軍

 “還是你小子腦子活泛,不用我們說就能清楚我們的意思。”朱標哈哈大笑。 

 “你們有沒有搞錯,生產隊的驢都不敢這麼使啊,我才剛剛南巡迴來一個月都不啊,又要出兵北伐,我是不是還要東征西討啊?” 

 “再說了,我才十四歲,雖然個子高了點,但你們這是僱傭童工。” 

 “大明律歷。男子十六當婚,女子十四當嫁。要不了多久,你也就是大人了,這次打仗最好可以速戰速決。” 

 “大明也需要休養生息,最好是五年之內,再不動刀兵。”朱標提議。 

 “我懷疑山東糧食出現問題是有人故意從中作梗,大軍一日不得耽擱,我可以快速的趕到濟南府去,但是如果查到了,有人在其中搗亂,是否可以就地處置?” 

 “自然,咱繼續會把金牌和尚方寶劍賜給你,除了承宣布政使司和濟南知府你不能直接砍了,其他的人隨你處置。” 

 “一旦東路大軍不能按時會合,徐達的右翼便會完全暴露在納哈出和王寶寶的攻勢之下。蒙古的雖然多為輕騎兵,但蒙古的馬速度更快,偷襲我軍側翼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不顧一切的解決這個問題,然後以最快的速度掩護徐達。” 

 “遵命。” 

 當天下午,朱林便帶著監軍的聖旨北上前往濟南。 

 坤寧宮。 

 “聽說老五又被你派出去了。”馬皇后問。 

 “咱也不想老讓他東奔西走,但是大明需要他,老二老三缺乏穩重,老四太過年輕氣盛,只有老五心思狠辣不擇手段,他是最合適的人選,而且身份尊貴,沒人能得罪。” 

 “這可不,有人還故意得罪了他。”馬皇后說。 

 “妹子,聽你這語氣有點不善,到底是怎麼了?” 

 “你可得好好保護我們這個乾兒子,他自小養在我們膝下已經九年了,和親兒子也沒什麼區別,而且為了大明鞠躬盡瘁,成立了大明稅務稽查局之後,斷了不少人的財路。” 

 “怎麼說?” 

 “由於交通的不便,大明稅務稽查局的命令想要傳播全國,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最先被稽查和備案的,便是應天府之中的各家商戶。” 

 “按理來說,在如此繁華的地段,行商各個世家大族都會收取一定的保護費,甚至是五城兵馬司也要分油水。” 

 “五城兵馬司掌管應天府盜匪、安定、按照不同的衙門,分為不同的城區,這些商鋪為了不被武臣兵馬司找麻煩,每個月都要上繳一定的錢來供養這些官老爺。” 

 “結果老五給出的建議是,將這些錢全部交給大明稅務稽查局作為收稅以後,再也不用交這些黑錢。” 

 “這一下就動了很多人的蛋糕,礙於他的身份,沒有人敢當面和他叫板,但是在背後卻使絆子。” 

 “據我所知,郭惠妃的弟弟郭天爵就掌管著北城兵馬司衙門,每個月都要放一些印子錢和收一些鋪子稅,結果,朱林便將這條線掐斷了。” 

 “最後我得知這個郭天爵找事不成,反被朱林手底下的大明稅務稽查局教訓了一番,便來找郭惠妃主持公道,郭惠妃便拿了朱林送我的一樣頭面,結果就在前不久,朱林便強行將這頭面要了回來,兩人鬧得很不愉快。” 

 朱元璋回想起來,朱林很看不起五城兵馬司,說他們是公安局,那功能差了一點,說他們是城管,權力又大了一點,正事不幹幾樣,整天就想著欺負百姓和商人。 

 “有這樣的事?看來應天府的官員是安逸的太久了,大明嚴令禁止官員貪汙受賄,也嚴令禁止官員向商人和百姓索取財物,他們居然敢知法犯法。” 

 “再說了,老五這大明稅務稽查局是替我老朱家斂財,誰敢動他?他們試試。這天下沒有咱殺不了的人,這天下也沒有咱保不了的人。” 

 “傳令下去,讓郭惠妃安心養胎,不用外出,小心孩子。”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讓郭惠妃禁足。 

 濟南,朱林快馬加鞭用了三天才趕到濟南府,他率先來到了軍營之中,大軍就駐紮在濟南城外,但是軍心渙散,士氣低沉,根本就沒有出征應有的銳氣。 

 朱林亮出身份之後,很快便被傳令兵帶到了中軍大營。 

 “左副將軍李文忠見過漢王殿下。” 

 “左副先鋒李景隆見過漢王殿下。” 

 “表兄,不必多禮,快快請起。”朱林對著李文忠說。 

 雖然雖然李文忠已經三四十歲,可以當朱林的叔叔了,但按照輩分,他是朱元璋的外甥,算起來也就是朱林的表兄,雖然說沾了年紀上的便宜,但將關係拉到自家親戚可以緩解一下氣氛更好的融入。 

 “九江,我們各論各的,你今天就叫我一聲表叔吧。” 

 李景隆一聽,一股窒息的感覺油然而起,直接讓他的臉色變成豬肝,同樣大的年紀,人家卻成了自己的表叔,真的是尷尬。 

 “曹國公,一下讓我問你為什麼大軍停滯不前,為什麼這軍糧的價格會飆漲三倍?” 

 “屬下已經查明,這件事情是有人故意為之,山東的糧食大部分都集中在濟南,因此我們直接來到濟南府購糧,結果濟南有三大糧商分別是孔、宋、王。 

 這些人平時左右著濟南的糧價,按理來說,濟南的糧價今年不會如此之高,因為山東沒有遭災,糧食也還算充盈,我們的運糧官奉旨到來,結果糧價在一天之內漲了三倍,徵糧官只能回來覆命。 

 “難怪讓我要過來,原來是有人壟斷糧價。” 

 朱林知道,軍隊打仗的糧食一般會從兩個地方來,第一個地方就是當地的府庫,每年軍戶都會將一部分糧食當作糧稅上交給官府,官府便將這些糧食存起來,當做戰備糧。 

 軍戶的地是用來養活家人的,沒有打仗的時候便可以自給自足,但打仗的時候便要有官府來供給糧食。 

 官府的糧食需要囤積。按照當時三十稅一的比例,需要數年積累才能積累足夠的糧食。 

 大軍每一天都需要吃喝,從各地徵調的士兵每過一個地方,便都會用軍費就地補給。 

 如果說,在濟南沒有補充到足夠的糧食,別說出居庸關了,還沒有到北直隸,都要餓死人了。因此大軍只能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