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竅俱通 作品

第8章 建元洪武 立國大明

 吳王府。 

 議事大廳之中,文武屬下分為兩列在堂下。 

 “上位,如今義軍群龍無首,以您的地位和威望最高,希望您能稱帝,稱帝之後所帶來的影響力會更大。隨後我們便可以揮師北伐了。”李善長說。 

 “稱帝,不可,萬萬不可,小明王屍骨未寒,我怎能自己稱帝呢?此事休要再提。” 

 李善長領頭了之後,眾多武將也紛紛請求朱元璋稱帝,但是朱元璋依舊拒絕,被逼迫的沒有辦法,只能解散大會一個人回到內堂之中。 

 將領們面面相覷,此時已經水到渠成,再不稱帝,反而就不禮貌了,只有幾個老謀深算的文臣相對一眼,他們都知道朱元璋現在就是端架子,等到三請三辭做足表面工作之後。 

 表現出他不是自己想要登臨地位,而是被屬下逼迫的。 

 朱元璋雖然沒有受過系統的帝王教育,但是對於這種事情可能是打孃胎裡就融會貫通了的吧。 

 果不其然,當天夜裡,朱元璋就召見了李善長和劉伯溫商量登基的事宜。 

 “其實你們也知道,咱就是面子上的功夫,早就想登上那個位置了,你們說說想要稱帝的條件。” 

 “上位,想要稱帝,必須要有三個前提,第一個是檄文,也就是您稱帝的原因,名正則言順。” 

 “咱也沒什麼文化,大體就十六個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上位不愧是千百年難得一遇的大豪傑呀,居然有如此的雄心壯志,想來這習文也不難寫。”李善長連忙拍馬屁。 

 “善長啊,既然你如此的胸有成竹,這登基的檄文就由你來寫吧。” 

 “多謝上位賞識。” 

 “還有就是國號、都城以及登基大典。” 

 “咱就覺得金陵很好,就在這裡建都。至於國號伯溫,你想一個吧。”朱元璋揮了揮手中的蒲扇,又將問題拋給了劉伯溫。 

 “不如就叫大明吧,一為日月同輝,萬事不衰,也有天地出名,萬事澄清的意思。” 

 “不錯,不錯,果然是文化人。” 

 “上位,有一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你說。” 

 “自古以來,大一統王朝必然定都在北方,北方環境惡劣,而且還有外族入侵的風險,因此將都城定在北方,可以時刻提醒君主居安思危,但如果定都在南方,龍氣不足,而且王朝必然偏安一隅,不利於大一統。” 

 “因此臣以為,應該將王朝定都在元大都。”劉伯溫說。 

 “先生這話有道理,但你沒有想過,如果我們不能以帝皇之師揮師北伐,那麼氣勢變矮了一截,便是亂臣賊子,必須要先建國定都,有了名正言順的理由,才能北伐,到時候大不了遷都就行了,而且也吳王府進行擴建皇宮,也可以省下一筆開銷,不至於太過勞民傷財。”李善長站出來反駁。 

 劉伯溫也覺得,李善長說的有道理,當即就同意了下來。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金陵紫金山登基。 

 紫金山上莊嚴肅穆,祭天台高聳入雲,紅綢地毯之上,朱元璋身穿明皇九龍袞袍,頭戴金龍翼扇冠,舉著裝著十三粒粒稻穗的今晚,一步一步沉重的邁上這些年艱苦的臺階走向,那象徵著至高無上皇權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