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破奴 作品

第153章 德州之戰

 此次山東之戰,韓林準備穩紮穩打,太過著急決戰,必然會被宋立鵬鑽了空子。要知道如今的宋立鵬裹挾流民百萬之眾。精銳部隊起碼也有好幾萬。 

 目前山東境內也就只有德州、濟南、臨沂未被攻下,山東半島膠萊線以西已全部成為宋立鵬的勢力範圍。 

 德州、臨沂是因為靠近林軍,宋立鵬沒有打下濟南自然是不願意主動招惹韓林。朝廷讓韓林出兵的消息,早已傳播的沸沸揚揚。宋立鵬也早早地做好了準備。 

 黃河北岸,地盤不大,韓林命令董昭全部佔領。積極組織修鐵路,公路。嚴守黃河,不得冒進,以防中了敵人誘敵之計。 

 江南造船廠建造的內河專用炮艇,撥出100艘沿運河北上。巡視黃河運河,配合作戰,防範宋軍跨河偷襲。 

 趙羽第四集團軍經商丘出發,進軍菏澤、濟寧。劉封第五集團軍經連雲港出發,駐軍臨沂,修建防禦工事,接手臨沂防務。 

 韓林就是打算用這種三面緊逼的方式,逐步將宋立鵬趕到淮軍防線。從而以追擊宋軍的名義佔領萊蕪、煙臺。 

 董昭的第一集團軍早就飢渴難耐,進軍令一下達,迫不及待的就向德州守軍發出協防通報。德州知府自上次進攻韓林失敗,一直努力在運河構築防禦工事,幾條橋上設有關卡,嚴密盤查。 

 就算宋立鵬軍在德州外圍逼迫甚急,他都沒有放鬆對董昭的防備。運河西岸仍部署著近千守軍。接到協防通報後,回覆我德州有足夠能力自保,無須貴部操心。 

 董昭再次去信,我部出兵山東是受朝廷委派,德州軍理應提供便利,撤回西岸守軍,讓出大橋。不然,我部保留採取行動的權力。 

 德州知府不再回信,也沒有任何行動。董昭心想,這第一仗就對友軍動手,傳出去確實不好聽,當即命令傍晚時分另擇一處架設浮橋。大軍連夜渡河。 

 這京杭大運河在如此大旱情況下仍然保持著足夠的航運,實在是因為這是南方供應北京的重要通道,朝廷嚴令私自截流和分流。就算山東、蘇北糧食絕收,也從不更改政策。 

 不過,人都快餓死了,哪裡還顧得上王法,總有人在夜裡偷偷分流,到了白天再給堵上。時間一長,運河早已是千瘡百孔。亂民被裹挾後四處流竄作戰,運河方才恢復了一些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