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破奴 作品

第148章 賑濟災民

 上回說到,韓林組織人手四處買糧儲存,周邊各省旱情已現本來也沒有餘糧。可看到河南河北出價甚高,高出平時一倍有餘,自然有人打死了各府縣公庫的主意。 

 山東、陝西已經有人秘密用軍糧、官糧賣給河南商人,更加造成當地賑災無糧的情況。韓林對此並不阻攔,因為就算河南不買,他們也會有各種辦法把糧食賣出高價。 

 韓林還有現代空間可以利用,那裡面的糧食就算各地不買糧也足夠養活幾省軍民幾年了。不過,還是要鍛鍊下各地政府、軍隊的自救能力,什麼都靠韓林,萬一韓林哪天被外星系統噶了,還怎麼活? 

 還好鐵路、公路系統已非常成熟,大量江蘇存糧被快速的運往河北河南山西。山西巡撫如今是自己的老丈人曾國荃,看在韓林又出錢又出糧的份上,也就對袁世凱往各地送工作組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韓林給劉錦棠發電報,指示,中原大旱,最近幾年已無力支援糧食。務必積極修建水利設施,種植糧食、棉花,解決溫飽問題。此事解決,新疆再無大亂之憂。 

 隨著冬季的到來,山西已有饑民請求賑災,各地官府毫無作為,於是紛紛求助於袁世凱工作組。袁世凱以太原銀行的本金為抵押,借出各地官糧,賑濟災民。 

 大同府緊挨蒙古,平時就容易缺水,此次作為受災最嚴重受災最早的府縣,袁世凱帶領工作組親自在此地坐鎮。 

 工作組及府衙人手有限,就算張苞調來袁世廉的一部兵馬幫忙也難以送到村鎮,只好在縣城設置粥廠,鄉鎮運輸一部分糧食解決問題。 

 府衙裡的小吏們在運送到鄉鎮途中,對賑災糧上下其手,倒買倒賣行為嚴重,袁世凱果斷的殺了幾人,可還是止不住這種現象。只好四處張貼告示,政府在各縣設置粥廠施粥,鄉民可自行前往。 

 但凡有口吃的,中國的農民就絕對不會冒著殺頭的風險去造反。聽說縣城長期施粥,本來準備向四川逃荒的鄉民由各村鄉紳大戶組織起來,向縣城出發。 

 縣城外的空地上,工作組搭好帳篷,劃定排隊領粥的路線。三五個士兵往來巡邏,維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