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破奴 作品

第81章 大堂問案

 上回說到,韓林對劉封匆匆耳語幾句,使團便開始啟程。此次使團以袁世凱為首,幕僚團三人,秘書處兩人,翻譯五名,電訊組五名,僕人十名。 

 加上劉封一個營,全部使用現代空間裡搬運過來的汽車。還好偵察營都是全能型戰士,司機倒是不缺。到了長江邊吳襄早已租好大船。運兵車卡車留下,指揮車、突擊車上船過江。 

 韓林本想直接搬運進來一座長江大橋,就怕太轟動世界,暫時發展也夠用,暫且就這麼著吧。 

 就在袁世凱一行在路上行走時,朝廷已接到法國的抗議,威脅朝廷,如果處理不好,法軍將再次派出艦隊攻擊天津北京。 

 剛開始法軍佔著上風,恭親王奕?懶得搭理他們,用起了拖字訣。可如今幾百法軍都被人包了餃子。慈禧太后都慌得不得了,生怕得罪了洋人,再被趕出北京一次。 

 下令軍機處及總理衙門,妥善處理,安撫好法國。他們要鴉片就給他們鴉片好了,要賠償就賠償好了,趕緊給解決了。 

 一時間,朝廷議論紛紛。強硬派與求和派各自闡明觀點。 

 洋務派的地方大員,如李鴻章、左宗棠等人主張對法強硬。 

 一則辦理洋務多年。軍隊武器大為改善。淮軍楚軍多年征戰,戰力彪悍。且朝廷也多練新軍,槍炮比例已達世界列強先進水平。論陸戰不遜於法軍,斷不至於讓其攻入北京。 

 二則普法戰爭進行多年,法國一敗塗地。其皇帝親臨前線都擋不住戰敗頹勢。國內反抗勢力強大。不說他有沒有那個實力,就算他派艦隊遠渡重洋來到遠東,恐怕也是強弩之末。 

 三則法軍全部被俘,我方大勝,民眾振奮。若此時委曲求全,示之以弱。於國內民眾,於國際友邦都沒辦法交代。 

 求和派也多是文人頑固派,極力勸阻,避免輕開戰端。一則大清軍隊發展迅速不假,可法軍不會等著咱們趕超。咱們對法國的瞭解僅限於報紙、照會。時效性大減。對法情報薄弱。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現在基本上是盲人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