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破奴 作品

第70章 治河治學

 要說這開封城最大的危險其實還真不是人,而是頭頂的懸河。只因歷代治河,大多采用加固堤壩,清淤兩類方法,而蓄洪分洪往往耗資巨大,牽涉面廣。大多不願採用。 

 以至於黃河泥沙沉積越來越高,堤壩越修越高,至於後來河床比開封城還高出七米來。開封畢竟是省會。附近的堤壩修的是結結實實,可附近州縣沒那麼大財力,可是經常遭災。 

 最近最大的一次水災是在1855年,那是最後一次黃河改道,豫魯皖三省深受其害。韓林覺得河南的大基建必須先從黃河入手。 

 治河是個大工程,一般都是朝廷牽頭,設立河道總督,統管黃河河務。如今暫時沒有水災,朝廷自然不會那麼閒,自己花錢。 

 韓林就借維護堤壩的名義自己先搞起來再說河南省全段開展淤背固堤。這是清康熙年間靳輔提出的加固黃河堤防的方法之一。只不過當時沒有采用。 

 在大堤後面築月堤,大堤建涵洞引黃河水注入月堤,等泥沙沉澱後,開啟月堤涵洞放出清水。這樣連續灌水放水,使月堤內窪地淤成平地。不僅使大堤根部牢固,而且每年固堤取土也比較容易。可惜當時未被採用。 

 如今韓林不怕,從現代空間調來大量挖沙船,再建立個石油倉庫。開船開車的人才,知識提升針劑秘書長李媛隨時能取用。只是抽沙固沙,沙土上栽樹,倒也不是難事。 

 另一個就是加固大堤。此次挖開大堤內部,層層鋪設鋼筋混凝土。黃河大堤是梯型,底寬28米,頂寬8到10米,此次加固修整,上游再建水電站調控水勢,可保百年。派出監工監督。出質量問題就殺頭!必須趁現在枯水期大幹一場,歷史上再過五年又是一次水災決口。 

 建立蓄洪分洪區,就得建水庫,疏通河道。這個還真不能急,有與民爭利之嫌。 

 再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三門峽水電站的建設,這個水電站是1957年開建。我現在有著21世紀的技術,就不信還搞不出來?